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距离约38万公里,直径3476公里(约为地球的1/4),表面布满陨石坑和月海,无大气层且昼夜温差极大(127℃至-173℃)。 以下是关于月球的5个关键知识点:
-
形成与演化
主流理论认为,月球形成于约45亿年前,一颗火星大小的天体(忒伊亚)与原始地球相撞,喷出的物质凝聚而成。早期月球经历剧烈火山活动,形成如今的玄武岩月海。 -
表面特征
- 陨石坑:由小行星撞击形成,最大的是南极-艾特肯盆地(直径2500公里)。
- 月海:暗色平原,实为古代火山喷发的玄武岩,占正面面积的31%。
- 山脉:如亚平宁山脉,最高峰达5.5公里。
-
引力与潮汐作用
月球引力导致地球潮汐现象,其缓慢远离地球(每年3.8厘米)会逐渐延长地球日。 -
极端环境
无大气层和磁场,直接暴露于宇宙辐射和陨石撞击。昼夜各持续14天,温差悬殊。 -
人类探索
1969年阿波罗11号首次载人登月,共12名宇航员登陆。近年中国嫦娥工程实现月背软着陆,未来计划建立月球科研站。
总结:月球不仅是地球的“太空邻居”,更是研究太阳系演化的关键样本,其资源(如氦-3)可能成为未来能源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