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级不锈钢通常指符合国标GB 4806.9-2024的304或316不锈钢,核心区别在于耐腐蚀性和适用场景,304适合日常家用,316更适用于强酸强碱环境和医疗领域。
304和316不锈钢均属食品级,但需通过GB 4806.9重金属迁移测试才能称为“食品级”,数字(304/316)仅代表成分,不直接等同于食品级认证。304含18%铬、8%镍,能耐受日常酸碱腐蚀,广泛用于餐具、水壶;316在此基础上添加2%钼,抗氯离子腐蚀能力更强,常用于医疗器械或高腐蚀环境。
316不锈钢并非适用于所有人,其成本更高,性能提升有限。普通家庭使用304已足够安全,但若长期接触盐水、腌制食品,或高温消毒(如婴儿奶瓶),选择通过检测的316更合适。
选购食品级不锈钢的要点:查看“GB 4806.9”标识而非仅依赖304/316字样;拒绝无品牌、无检测报告的低价产品;优先选择知名品牌以保障品质。
总结而言,304和316不锈钢均可满足食品安全需求,消费者需结合使用场景和检测标准理性选择,而非盲目追求高价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