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核心在于教育是强国崛起的基石、民族复兴的先导,更是经济增长的引擎和民生改善的关键。通过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科技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教育直接决定了国家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历史经验表明,所有世界强国的崛起都离不开一流教育的支撑,而中国要实现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型,必须依靠教育的系统性跃升。
教育是人力资本积累的核心途径。现代经济中,知识和技能取代体力成为生产力的主导因素,而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积累的主要方式。研究表明,教育每提高一个层级,劳动力生产效率可提升10%-30%。中国通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已建成全球最大教育体系,为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数亿技能型劳动者和创新型人才。当前,面对产业升级和科技自立自强的需求,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正为高端制造业、数字经济等领域输送紧缺人才。
教育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从德国19世纪依靠教育成为科技中心,到美国如今85%的顶尖大学支撑其经济实力,历史反复验证“教育强则科技强”的规律。中国近年来在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突破,离不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长期基础研究积累。例如,2023年国家科技奖75%以上由高校牵头获得,“教育-科研-产业”的协同链条正加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未来,随着学科交叉和产学研融合深化,教育将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孵化器。
教育是应对全球竞争的战略支点。在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本质是人才竞争。美国50%的经济实力直接源于教育体系,而中国要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必须通过教育培养战略科学家、卓越工程师等顶尖人才。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突破60%,“双一流”建设高校在QS排名中持续上升,为参与全球治理和规则制定提供了智力支持。职业教育“双高计划”正助力中国标准走向世界。
教育是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通过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差距,国家能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2012年以来,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连续12年超4%,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累计惠及70万学生。教育公平不仅提升社会流动性,更通过技能培训助力乡村振兴,例如“雨露计划”已帮助数百万农村青年获得就业能力。在老龄化背景下,终身学习体系还将持续释放“银发人才”潜力。
当前,中国正以《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024-2035年)》为蓝图,推动教育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无论是家长选择素质教育课程,还是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每个人都能成为教育强国的建设者。毕竟,没有教育现代化,就没有全体人民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