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验的基本流程可分为以下五个核心阶段,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合规性:
一、样品采集与制备
-
采样原则
需遵循代表性、均匀性原则,避免成分逸散或污染。液体样品采用分层采样(如虹吸法),固体样品需粉碎、过筛后混合。
-
样品处理
包括原始样采集、混合、缩分等步骤,确保样品量满足检测需求。液体样品通常取0.5~1.0L混合液,固体样品需粉碎至均匀状态。
二、样品预处理
-
消解方法
根据样品类型选择硝酸消解、硫酸-磷酸消解等,处理含难氧化物质或消除干扰离子(如Fe³⁺)。
-
预处理目标
使样品达到检测条件,如溶解、浓缩、干燥等,确保成分稳定性和检测灵敏度。
三、分析检测
-
检测方法
包括色谱法、光谱法、电化学法等,针对营养成分、添加剂、重金属等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
-
设备与试剂
需使用校准过的仪器(如色谱仪、质谱仪)和有效期的化学试剂,确保结果准确性。
四、数据处理与结果判断
-
数据统计
排除异常值,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计算最终结果并与标准限值对比。
-
结果判定
根据分析结果判断样品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异常情况需及时报告。
五、报告编制与审核
-
报告内容
包含样品信息、检测方法、结果数据、结论及建议,需符合规范格式。
-
审核流程
由技术人员核查数据完整性和合规性,确保报告权威性。
注意事项 :全程需严格遵循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污染;检测前需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确保数据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