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查违规行为,规范服务内容
关于校外托管机构的新规定,综合全国多地政策文件,主要包含以下要点:
一、服务范围限制
-
禁止学科类培训
校外托管机构不得开展学科类、科技类、文化艺术类、体育类等培训,严禁以营利为目的开设全日制班招收中小学生及学龄前幼儿。
-
非营利性机构登记要求
非营利性机构需向民政部门申请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营利性机构需向市场监管部门办理市场主体登记。
二、场所设置规范
-
建筑要求
-
建筑需符合国家儿童活动场所设置标准,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3平方米,且应设置在1-3层,远离易燃易爆场所、工业建筑等危险区域。
-
禁止使用易燃装修材料,门窗不得设置影响逃生的障碍物,需保持疏散通道畅通,严禁电动自行车占用通道或违规充电。
-
-
安全设施
- 需配备消防物联网并接入智慧消防监管平台,建设独立消防通道和应急疏散设施,确保建筑通过消防设计审查。
三、人员管理要求
-
资质审核
-
从业人员需无犯罪记录、无精神性/传染性疾病,持健康体检合格证明上岗。
-
禁止聘用有性侵、虐待、暴力伤害等违法犯罪记录的人员。
-
-
配比标准
- 学生人数在25人以下配备2名工作人员,每增加20人增加1名;30人以上需适当增加。
四、资金与收费规范
-
合同管理
- 必须与家长签订服务协议,明确托管期限、收费标准等条款,执行收费公示制度,禁止收取未经公示的费用。
-
营利性机构监管
- 营利性机构需定期向市场监管部门报备,非营利性机构需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查。
五、其他重要规定
-
托管机构需依法依规登记注册,涉及前置审批项目需提前报批。
-
家长需定期了解孩子在校外托管情况,机构需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并定期体检。
违规处罚 :对不符合要求的机构,将依法依规进行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或取消登记。
以上规定旨在规范校外托管机构运营,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与安全,促进教育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