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既是“三会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作为主题党日的核心活动内容。关键亮点在于:党课是“三会一课”制度中的“一课”,具有独立的教育功能;主题党日可通过整合党课形式增强活动的理论深度,但两者在形式、频率和侧重点上存在差异。
-
党课在“三会一课”中的定位
作为党的组织生活基本制度,“三会一课”明确包含党课这一形式,要求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内容聚焦党的理论、政策和历史教育。其特点是系统性讲授,通常由支部书记或专家主导,旨在强化党员的思想武装。例如,党委(党组)书记每年需至少讲1次党课,体现其规范性。 -
党课与主题党日的兼容性
主题党日作为每月固定的综合性活动平台,可灵活纳入党课内容。实践中,党课常被设计为主题党日的“规定动作”,如结合当月主题开展专题授课或“情景式”党课。但需注意,主题党日更强调多样化的实践互动(如志愿服务、民主议事),而党课更注重理论输出,两者功能互补但不可完全替代。 -
操作中的边界与协同
- 独立性:重大党课活动(如年度主题教育)需单独开展,确保教育深度;
- 整合性:日常党课可与主题党日主题结合,例如在“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日中嵌入党课环节,提升学习效果。
党课既属于“三会一课”的制度框架,又能丰富主题党日的内容设计。基层党组织应依据实际需求灵活安排,既保障党课的教育实效,又发挥主题党日的实践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