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学员受伤时,立即评估伤情、科学分类处理并注重心理干预是关键。轻伤(如擦伤、扭伤)可现场实施止血、固定与冷热疗法;骨折或脑震荡需迅速固定伤肢或保持平卧,优先送医;对开放性创伤更需严防感染,及时清创包扎。
针对常见损伤类型,擦伤需彻底清洁创面,避免使用透气性差的创可贴,浅表伤口可涂红药水,较深则需生理盐水冲洗后包扎,并定期换药。肌肉拉伤急性期须冷敷加压,72小时后视恢复情况选择热疗或理疗。关节扭伤早期以冰敷缓解肿胀,后期配合按摩及渐进式康复训练预防关节功能障碍。骨折处理首要是防止二次移位——开放性骨折需止血包扎后用夹板固定伤肢,闭合性骨折则需选择硬质担架转运,全程保持静止。脑震荡需密切监测意识状态,有呕吐症状时将头侧向一边防止窒息,并尽快送医排查颅内出血等严重风险。
除紧急处置外,系统化康复护理与心理支持同样重要。搬运伤员须多人协作固定患处,训练前后督导学员做好充分热身与护具佩戴。医护人员应通过动态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心理疏导及健康宣教帮助学员克服焦虑,强调规律作息和循序渐进的训练强度调整,从根本上降低重复受伤概率,加速恢复进程,确保军事任务高效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