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第十七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期,其学生名单及相关历史资料备受关注。以下是关于黄埔军校第十七期全部名单的详细信息整理:
一、黄埔军校第十七期概况
黄埔军校第十七期学生分为三个总队,分别于1940年至1942年毕业。其中,第一总队于1940年4月15日开学,1942年4月毕业于成都北校场,共有1527人毕业。
二、黄埔军校第十七期学生名单部分示例
以下为部分学生名单的摘录,展示了部分学生的姓名、别号、年龄、籍贯及永久通讯处:
- 孙半农(别号:春山,24岁,浙江富阳,浙江富阳龙门)
- 顾乃淦(24岁,浙江诸暨,浙江诸暨姚公埠)
- 郑德宣(别号:亚光,21岁,四川达县,达县石桥河)
- 刘鸿勋(21岁,河北蠡县,河北高阳北留史镇转缪家营)
- 陶萃权(22岁,江苏江阴,江苏无锡苏市桥)
- 何忠华(别号:敬一,23岁,黑龙江龙江,黑龙江省城东门外启民胡同二号)。
三、黄埔军校第十七期的历史背景与重要性
黄埔军校第十七期学生主要在抗战时期接受军事教育,他们毕业后大多投身抗日战场,为中国抗战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时期的学生不仅在军事技能上得到了锤炼,还接受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成为抗战时期的重要力量。
四、黄埔军校第十七期名单的研究价值
黄埔军校第十七期学生名单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它不仅记录了当时学生的个人信息,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教育状况、地域分布及军事需求。这些名单为研究抗战时期中国军事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五、总结与提示
黄埔军校第十七期学生名单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其研究价值不仅在于学生个人信息的整理,更在于对抗战时期中国军事教育及社会背景的深入探讨。如需了解更多详细名单信息,可参考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