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滞库存占比控制在5%-10%较为合适,具体需结合行业特性、供应链效率和销售周期灵活调整。 过高的比例会占用资金、增加仓储成本,而过低则可能影响应急补货能力。关键是通过动态监控和分类管理(如ABC分析法)优化库存结构,平衡流动性与风险。
企业需定期分析库存周转率,识别滞销品并及时处理(如促销、调拨或清仓)。快消品行业因保质期短,建议控制在5%以下;制造业备件可适当放宽至10%-15%。数字化工具(如ERP系统)能实时预警异常库存,辅助决策。
呆滞库存的合理阈值并非固定值,需动态评估业务需求与成本压力,核心目标是最大化库存周转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