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气候特征鲜明且复杂多样,三大气候区差异显著:东部盆地冬暖夏热、云雾多日照少,西部高原寒冷干燥、日照充足,西南山地干湿季分明、垂直气候突出。季风气候主导下,雨热同季与立体变化并存,气象灾害频发但资源禀赋独特。
-
东部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
年均温16~18℃,年降水量1000~1200毫米,夏季集中50%以上降雨,夜雨现象显著。无霜期长达230~340天,但年日照仅1000~1400小时,为全国最少。冬暖春早、秋雨连绵,盆地中部易发伏旱,西部青衣江流域则是著名暴雨中心。 -
西南山地半湿润气候
年均温12~20℃,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90%集中于5~10月,旱季长达7个月。焚风效应形成干热河谷,山地垂直带谱从亚热带延伸至寒带,日照达2000~2600小时,昼夜温差大,四季界限模糊。 -
西北高原高寒气候
海拔梯度造就7个垂直气候带,年均温仅4~12℃,年降水量500~900毫米。河谷干暖、山地冷湿,日照1600~2600小时,基本无夏,冬季长达8个月。若尔盖沼泽区水热不足,但牧草资源丰富。
总结来看,四川气候的立体性、过渡性和灾害多样性对农业布局、生态旅游和灾害防御提出特殊要求。东部需防涝抗旱,西部需应对低温雪灾,而西南需警惕干热河谷生态脆弱性,整体需依托气候资源发展特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