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明确规定了合同解除的两种核心方式: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并细化5类法定解除情形,包括不可抗力、预期违约等,同时规范解除程序与法律后果,为当事人提供清晰的权益保障路径。
-
约定解除:当事人可在合同中事先约定解除条件(如逾期交货超30天可解约),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单方通知即可解约。例如,租房合同约定租客欠租超1个月房东可解约,房东通知到达即生效。
-
法定解除的五类情形:
- 不可抗力:如自然灾害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如疫情封锁致旅游合同取消);
- 预期违约:一方明确表示或以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如卖家将已售房屋转卖他人);
- 迟延履行+催告无效:迟延交货经催告仍不履行(如供应商逾期未交付货物且催告后仍不补救);
- 根本违约:迟延或其他违约直接导致合同目的落空(如中秋节后交付月饼,丧失节日意义);
- 不定期合同:如长期物业服务合同,当事人可随时解约但需提前通知。
-
解除程序与时效:
- 解除需以通知形式送达对方,通知到达时合同解除;
- 直接起诉或仲裁的,法院确认后自起诉状送达日解除;
- 解除权行使期限为1年,逾期权利消灭。
-
法律后果:
- 未履行的义务终止,已履行的可要求恢复原状或赔偿损失;
- 违约方需承担违约责任(如支付违约金)。
提示:订立合同时建议明确解除条款,争议时注意保留通知证据,必要时通过司法途径确认解约效力以规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