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火作业风险辨识的核心在于系统化识别火源、可燃物、环境及人为因素,通过分级管控、动态监测和应急准备三大措施降低事故概率。
-
火源控制:明确动火设备类型(焊接、切割等),评估火花飞溅范围,设置隔离屏障或湿式作业法,确保10米内无可燃物。高温设备需冷却至燃点以下方可离场。
-
可燃物管理:作业前清理现场油污、粉尘等易燃物质,必要时使用阻燃毯覆盖。对管道内残留气体进行吹扫检测,浓度需低于爆炸下限10%才可作业。
-
环境评估:监测风速、湿度等气象条件,5级以上大风或雷电天气禁止作业。封闭空间需强制通风,氧气含量保持在19.5%-23.5%,并配备气体检测仪实时报警。
-
人为风险防控:作业人员需持特种操作证,穿戴防静电服及护具。设置专职监护员,明确紧急撤离信号,每30分钟巡查一次周边环境。
-
应急响应:现场配置灭火器、消防沙等器材,疏散通道保持畅通。模拟演练泄漏、火灾等场景,确保人员掌握“停、撤、报”三步骤。
动火安全并非单点突破,而是贯穿作业全程的闭环管理。定期更新风险清单并强化人员培训,才能将“意外”扼杀在萌芽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