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施工基坑设计方案需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支护结构、降水排水、监测与应急措施,确保施工安全与质量。以下是核心要点:
一、设计原则
-
安全第一 :优先保障基坑稳定性,防止坍塌、渗漏等风险。
-
经济合理 :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优化成本与工期。
-
技术可行 :结合地质与周边环境选择适用方案。
-
环境友好 :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二、支护结构设计
-
重力式水泥墙 :适用于土质较好、地下水位低的情况。
-
钢板桩+放坡 :空间受限时常用,如楼外侧围挡线打入钢板桩,其他方向采用放坡。
-
三轴搅拌桩+高压旋喷桩 :适用于复杂地质条件,如淤泥质土层。
三、降水排水方案
-
井点降水 :将地下水位降至底板垫层以下0.5米,施工时排除地下水。
-
地表水排水 :设置排水沟、集水井及管道,确保水干坑净。
四、监测系统
-
实时监测 :监测基坑周边建筑、道路及地下管线变形,数据反馈用于调整方案。
-
关键参数 :包括位移、沉降、支护应力等。
五、施工计划与应急预案
-
分阶段施工 :如先深基坑后浅基坑,分层开挖并及时作混凝土垫层。
-
应急措施 :制定物资准备、人员疏散及抢险方案,应对坍塌等突发事件。
六、环境保护
-
土壤回填 :利用开挖土方回填,减少扬尘。
-
污水处理 :设置沉淀池等设施,达标排放施工废水。
七、注意事项
-
地质评估 :重点关注软土层、地下水位变化对支护的影响。
-
设备选择 :根据土方量与深度匹配挖掘机械,如大型挖土机配合人工作业。
以上方案需结合具体工程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及规范要求(如《建筑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进行细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