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管井降水施工方案及措施是深基坑工程中确保施工安全和效率的关键环节。通过合理设计降水井、选择科学的降水方法以及严格的施工管理,可以有效控制地下水位,防止基坑坍塌、流砂、管涌等事故的发生。
1. 降水井设计
- 布置位置:降水井通常布置在基坑外侧,根据基坑大小和地质条件确定井的数量和间距。例如,基坑宽度小于6米时可沿基坑长边布置单侧线性井点,宽度大于6米则需布置两侧或环状井点。
- 井径和深度:一般采用φ600的井径,内设φ400的无砂管,井深需根据地下水位和降水目标确定,通常在15米左右。
2. 降水方法选择
- 管井降水: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渗透性强的地层。通过深井降水,形成稳定的降水漏斗,使地下水位下降1米时,约10米范围内的地下水位同步下降。
- 轻型井点降水:适用于基坑深度较小的情况,通过井点抽水降低地下水位,施工方便且费用较低。
3. 施工工艺
- 施工准备:包括场地平整、设备进场、材料准备等。施工前需对地质和水文条件进行详细勘察,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 成井工艺:采用旋挖钻机或冲击钻机成孔,确保井壁稳定。下管后进行洗井,清除泥沙和杂质,保证降水效果。
- 抽水设备安装:根据降水需求选择合适的潜水泵或深井泵,并安装配套的排水管道。
4. 施工安全管理
- 监控措施:实时监测地下水位和基坑变形,确保施工过程中基坑稳定性。
- 应急预案:针对管涌、塌方等突发情况制定应急处理方案,配备足够的抢险设备和人员。
5. 环保与文明施工
- 泥浆处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浆需妥善处理,避免污染环境。
- 噪声控制: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采用低噪声设备,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总结
基坑管井降水施工方案及措施的成功实施,依赖于科学的降水井设计、合理的降水方法选择、规范的施工工艺以及严格的安全管理。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地下水位,为基坑开挖和基础施工创造安全、干燥的条件,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