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降水工程需重点参考《建筑基坑工程技术标准》及地方规范如《DB/T29-143-2021》,核心依据包括水文地质参数、降水设计方法及环境控制要求,强调截水帷幕、分层降水、水位监测**等关键技术,确保施工安全与周边环境保护。
-
规范选择依据
国家标准《建筑基坑工程技术标准》系统规定了降水设计流程,明确需收集地层渗透系数、含水层分布等数据,并针对不同地层推荐井点降水、明排等组合措施。地方规范如天津《DB/T29-143-2021》细化降水井启动时序、水位控制标准,要求试抽水验证帷幕封闭性,体现区域工程特点。 -
关键技术要点
- 截水帷幕设计:连续隔水层需采用落底式帷幕,深度需满足抗渗公式要求;悬挂式帷幕则需验算绕流稳定性。
- 分层降水控制:疏干降水应在开挖前15-20天启动,水位需低于开挖面0.5-1.0m;承压水层需通过减压降水降至安全埋深。
- 动态监测调整:坑内外布设水位观测井,实时监测含砂量及沉降,含砂量需小于0.1‰,异常时启动回灌或补井措施。
-
环境与安全保障
规范强制要求评估降水对周边建筑的影响,复杂环境需采用回灌技术控制沉降;双路电源配置、应急预案及封井防水处理为施工硬性条款,避免突涌或断电风险。
总结:规范体系将水文地质勘察、计算验证与动态施工结合,施工方需严格遵循设计-监测-反馈流程,兼顾效率与环保,建议结合地方标准补充专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