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施工工艺流程图是指导深基坑开挖与支护的标准化操作指南,核心流程包括地质勘察→支护设计→分层开挖→实时监测→验收回填,关键在于安全控制、工序衔接和变形监测。
-
地质勘察:通过钻探、土工试验确定土层分布、地下水位及承载力,为支护方案提供数据支撑。岩土参数误差需控制在5%以内,避免因数据偏差导致支护失效。
-
支护设计:根据勘察结果选择排桩、地下连续墙或土钉墙等结构,计算锚杆预应力与支护桩嵌入深度。动态调整设计参数,如软土区需增加支撑刚度或缩短开挖步距。
-
分层开挖: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原则,每层开挖深度不超过2米,坡度按1:0.5~1:1.5放坡。机械开挖预留200-300mm人工清底,防止超挖扰动地基。
-
实时监测:布设测斜管、轴力计等设备,监测支护结构位移、周边地表沉降及支撑轴力。变形速率超5mm/天或累计超预警值80%时,立即停工加固。
-
验收回填:基底验收合格后,分层回填压实,每层厚度≤300mm,压实度≥94%。拆除支撑时按从下至上顺序,避免结构应力突变。
严格按流程图执行可降低坍塌风险20%以上,重点关注支护时效性与监测数据联动,雨季施工需增设降水井和应急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