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护结构设计、降水排水、监测
基坑支护的主要内容涵盖多个方面,需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综合设计,具体包括:
一、核心设计内容
-
支护结构设计
根据基坑深度、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选择排桩支护(如钻孔灌注桩、地下连续墙)、土钉墙、水泥挡土墙等结构形式,并设计坡度、分层开挖深度、支护间距等参数。
-
降水排水措施
包括集水明排、降水井、截水帷幕等,需配合地下水位变化动态调整,防止涌水或渗流失稳。
-
监测与安全控制
设立位移、沉降、地下水位等监测系统,实时反馈支护效果,确保施工安全。
二、施工关键要素
-
机械与材料选择
根据土质条件选择挖掘机械(如深层搅拌机、高压旋喷桩设备),并选用钢筋混凝土、喷射混凝土等材料。
-
施工顺序与分层开挖
采用分层开挖、分段施工,避免超挖或边坡失稳,例如基坑深度超过5米必须专项设计。
-
边坡防护与交通组织
设置坡道、车辆通行道路,对重要地下管线采取专项保护措施,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三、专项技术要求
-
地下连续墙
适用于深基坑、高地下水位或强腐蚀性土层,具有防渗、承重能力,但造价较高。
-
土钉墙(喷锚支护)
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黏性土或砂土,施工简便、经济,适合12米以内的基坑。
-
高压旋喷桩
用于岩溶地层或地下水流速大的区域,通过高压喷射水泥浆形成加固体,但需注意泥浆污染问题。
四、规范与审批
-
施工方案需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图纸需符合相关规范;
-
深基坑工程必须进行专项设计计算,提供设计计算书和施工图纸。
以上内容需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确保支护结构与周边环境安全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