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支护→开挖
基坑降水和支护施工顺序需根据具体工程设计和地质条件综合确定,但总体原则是先控制地下水位,再构建支护结构,最后进行土方开挖。以下是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施工顺序核心步骤
-
降水工程
-
在基础施工前进行,需根据设计底板标高将地下水位降至底板以下0.5~1米。
-
采用集水明排、降水、截水或回灌等组合方法,确保降水效果。
-
例如:在某工程中,降水井间距15米,成井直径700mm,滤管直径400mm,分阶段完成降水。
-
-
基坑支护工程
-
按平面图放线定位,设置基坑护坡桩、降水井及临时排水系统。
-
采用土钉墙、旋喷桩、灌注桩等支护形式,确保支护体系稳定。
-
分阶段施工,如先施工周边降水井,再开挖土方。
-
-
基坑开挖工程
-
在支护结构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开始开挖,分层进行,避免超挖。
-
-
基础施工工程
-
挖除中心岛土方并同步施工垫层、筏板等基础结构。
-
底板与支护桩间用C20混凝土回填至设计标高。
-
二、关键注意事项
-
施工顺序合理性
-
降水与支护需同步或前置进行,避免边支护边开挖导致坍塌。
-
地下管线需提前探测,降水过程中注意保护管线安全。
-
-
安全与质量保障
-
严格遵循施工规范,设置警示标识,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
支护结构需按设计强度进行养护,避免过早承受荷载。
-
-
动态调整
- 根据地质监测数据(如位移、渗流)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如增加降水深度或强化支护。
三、常见施工方法示例
-
灌注桩内支撑 :适用于深基坑,先施工预降水,待桩体强度达75%后开挖土方,分层喷射混凝土。
-
旋喷桩支护 :结合降水与支护,通过高压喷射混凝土加固土体,减少开挖深度。
-
土钉墙支护 :适用于浅基坑,分层开挖后同步喷射混凝土,形成连续支护体系。
四、总结
降水和基坑支护是基坑工程的关键环节,需通过科学规划施工顺序,确保工程安全与质量。实际施工中应结合地质勘察报告、设计文件及现场监测数据,灵活调整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