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的形成是冷暖空气交汇与大气环流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
冷暖空气势均力敌
每年6月中旬,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夏季风)与南下的冷空气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相遇,双方势力相当,形成持续对峙。这种“拉锯战”导致雨带在此停滞,形成稳定的降雨带,即梅雨锋。
-
大气环流异常稳定
亚洲高纬度地区对流层中部存在阻塞高压或稳定高压脊,抑制了大气环流变化;同时中纬度西风环流平直,为冷空气南下提供有利条件。这种稳定的环流环境维持了梅雨期的连续性。
-
副热带高压北跳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梅雨季节明显西伸北跳,500hPa副高脊线稳定在北纬20-25度之间,推动暖湿气流沿副高边缘输送至江淮流域,为暴雨提供充足水汽。
-
季节性气候特征
梅雨是东亚夏季风阶段性活动的典型表现,每年6-7月,暖湿气流与冷空气的交锋规律性出现,形成特有的连续阴雨天气,因正值梅熟季节而得名。
梅雨是大气环流异常、冷暖空气交汇及副热带高压位置变化的综合结果,其形成机制与东亚季风系统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