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量划分干旱和湿润

干旱与湿润地区的划分主要依据年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具体标准如下:

一、划分标准

  1. 湿润区

    • 降水量 :≥800mm(或年降水量>蒸发量)

    • 范围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

    • 特点 :降水丰沛,植被茂盛,空气湿度大。

  2. 干旱区

    • 降水量 :<200mm(或年降水量<蒸发量)

    • 范围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如内蒙古中部、贺兰山以西)

    • 特点 :降水稀少,多沙漠和戈壁,植被稀疏。

二、补充说明

  • 半湿润区 :400-800mm(或年降水量0-400mm),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

  • 半干旱区 :200-400mm(或年降水量-400-0mm)。

  • 划分依据 :以等降水量线(如秦岭-淮河、400mm线、200mm线)为界,结合蒸发量综合判断。

以上标准适用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实际划分可能因具体气候条件(如地形、植被)存在微调。

本文《降水量划分干旱和湿润》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3281238.html

相关推荐

降水量10mm渗透土壤多深

125mm 降水量10mm在容重为1.2g/cm³、田间持水量为30%的土壤中渗透深度的计算如下: 结论 降水量10mm若全部入渗,可使土层深度达125mm(即12.5cm),达到田间持水量。 计算依据 需水量计算 单位厚度土层达田间持水量需水量 = (田间持水量 - 初始含水量) × 容重 即:(0.30 - 0.10) × 1.2g/cm³ = 0.24g/cm³。 渗透深度计算 土层厚度

2025-05-19 建筑工程考试

降水量多少才算干旱湿润多雨

关于降水量与气候类型的划分,综合不同地区的划分标准,主要存在以下差异: 一、年降水量划分标准 湿润区 年降水量≥800mm,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热带雨林等。2. 半湿润区 年降水量在400-800mm之间,如华北、西北部分地区。3. 半干旱区 年降水量200-400mm,如内蒙古高原、新疆部分地区。4. 干旱区 年降水量<200mm,如沙漠、戈壁地区。 二、月降水量划分标准 多雨

2025-05-19 建筑工程考试

降水对植被类型的影响

​​降水是决定植被类型分布的核心气候因子,直接影响植物群落的结构、物种丰富度及生态功能。​ ​ 从热带雨林到荒漠草原,降水量的空间差异塑造了地球上多样的植被格局,​​水分充足地区形成高大茂密的森林,干旱区则演化出耐旱的刺灌丛或短命草本植物​ ​,这种响应机制体现了植被对水资源的适应性进化。 降水通过以下维度影响植被类型: ​​水分梯度与群落演替​ ​:年降水量每增加100mm

2025-05-19 建筑工程考试

植被覆盖率对蒸发的影响

植被覆盖率对蒸发的影响是多维度的,需结合具体环境条件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蒸发的双重作用 植被覆盖率高时,一方面通过蒸腾作用释放大量水汽,另一方面通过林冠、枯枝落叶层等结构减少地面蒸发。这种“增-减”效应在不同植被类型和气候条件下表现不同。 主要影响因素 林冠效应 :高植被覆盖率降低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减少地温,从而抑制蒸发。 地表粗糙度 :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降低地表粗糙度,减缓水分蒸发。

2025-05-19 建筑工程考试

植被覆盖率对气温的影响

降低地表温度,调节气候 植被覆盖率对气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实现: 一、直接影响机制 太阳辐射的截留与反射 植被通过叶片截留和散射太阳辐射,减少地表吸收的热量。森林等茂密植被的蒸腾作用还能通过蒸发冷却进一步降低地表温度。 蒸腾作用与水分循环 植被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蒸发到大气中,增加空气湿度并促进降水形成。蒸腾作用还能通过“蒸发冷却”效应直接降低地表温度。

2025-05-19 建筑工程考试

季风气候的降水变率大的影响

​​季风气候的降水变率大,导致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既可能引发洪涝或干旱灾害,又对农业、生态及社会经济构成多重挑战。​ ​ 其核心影响体现在水资源的季节性丰枯交替、年际波动剧烈,以及极端气候事件频发,需通过科学管理和适应性措施缓解风险。 ​​水资源分配矛盾突出​ ​ 夏季风带来集中降水,形成短期洪涝风险;冬季降水稀少则导致干旱。例如,长江流域常出现“丰年”与“枯年”交替

2025-05-19 建筑工程考试

降水持续时间长对下渗的影响

降水持续时间长会显著增加下渗量,这是因为降水强度较小,水分在地表停留时间更长,更容易渗入土壤。 1. 降水强度与下渗的关系 降水强度较小时,水分不会迅速形成地表径流,而是逐渐渗入土壤。例如,在长时间的细雨中,土壤有足够的时间吸收水分,下渗量显著增加。相反,强度大的暴雨可能导致水分迅速流失,形成地表径流,减少下渗。 2. 土壤特性对下渗的影响 土壤的透水性和孔隙度直接影响下渗效率

2025-05-19 建筑工程考试

植被多对三角洲有影响吗

‌植被对三角洲的形成和演变具有显著影响 ‌。‌植物根系能加固沉积物 ‌,‌减缓水流速度促进泥沙淤积 ‌,‌同时植被覆盖可减少水土流失 ‌,是维持三角洲生态平衡的关键因素。以下是具体作用机制: ‌稳定沉积结构 ‌ 植物根系像天然"钢筋网"缠绕沉积物,尤其红树林等耐盐植物能抵御潮汐冲刷。实验表明,有植被的三角洲区域沉积物抗侵蚀能力提升3-5倍。 ‌改变水动力条件 ‌

2025-05-19 建筑工程考试

降水变率是什么意思

​​降水变率是指降水量随时间波动的幅度,通常以标准差衡量,反映降水在年、季或月尺度上的不均匀性。​ ​ ​​关键亮点包括:​ ​ 降水变率越强,水资源供给越不稳定,表现为“湿期更湿、干期更干”的剧烈振荡;人类活动(如温室气体排放)已导致全球75%陆地降水变率增强,增速达1.2%/10年;我国华北平原降水变率高达30-35%,远高于南方地区的10-15%。 降水变率分为绝对变率和相对变率

2025-05-19 建筑工程考试

小班蔬菜宝宝营养多教案反思

关于幼儿园小班《蔬菜宝宝营养多》教案的反思,综合多个教学案例和教学目标,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知识目标 幼儿基本能识别常见蔬菜(如芹菜、胡萝卜、香菇、大蒜)的名称、颜色和形状,部分幼儿能描述其营养价值(如胡萝卜助消化、香菇增强免疫力)。 能力目标 通过游戏和互动活动,幼儿初步建立健康饮食意识,约70%幼儿能主动尝试不同蔬菜,减少挑食行为。 情感目标 培养幼儿对蔬菜的兴趣

2025-05-19 建筑工程考试

降水量是减少还是降低

​​全球降水量变化呈现区域性差异,总体趋势为“干者愈干、湿者愈湿”​ ​。华北、西北等地区降水量显著减少,而华南、青藏高原等地降水增多;极端暴雨事件频率上升,但小雨日数减少,干旱与洪涝风险并存。 ​​区域性降水变化明显​ ​:华北地区近50年年降水量每10年减少20-40毫米,夏季减少最显著;而西北部分地区(如新疆西部)降水反增,青藏高原降水增幅达10%以上

2025-05-19 建筑工程考试

降水量包括降雪吗

降水量包括降雪。具体说明如下: 定义范围 降水量指单位时间内(如24小时)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的总量,涵盖降雨、降雪、冰雹、霰等所有形式的水汽凝结物。 降雪的量化方式 降雪量以雪融化成水的深度表示,与积雪厚度存在换算关系:1毫米降雪量约等于0.067米(即1:15)的积雪厚度。 与降雪量的区别 降雪量 :仅指固态降雪的深度,不包含雨夹雪或融化后的水量。 降水量 :包含降雪融化后的水量

2025-05-19 建筑工程考试

降水量就是指降雨量是对的吗

‌降水量并不完全等同于降雨量 ‌。‌降水量是大气降水落到地面后未经蒸发、渗透或流失的垂直深度总和,包含降雨、降雪、冰雹等多种形式 ‌;而‌降雨量仅指液态降水的测量值 ‌。两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定义区别 ‌ 降水量涵盖所有形态的大气降水(雨、雪、霰、冰雹等),单位为毫米;降雨量特指液态降水,通常通过雨量器测量。 ‌测量方式差异 ‌ 降雪量需融化后折算为水量计算,而降雨量直接记录。例如

2025-05-19 建筑工程考试

降水量0是没有降水吗

降水量为0并不一定意味着完全没有降水,这主要取决于测量标准、气象站位置以及气象条件等因素。 从测量标准来看,气象观测中通常规定降水量需达到0.1毫米才能被记录。当实际降水量小于0.1毫米但大于0.05毫米时,气象站会将其记录为0.0毫米。降水量的测量还可能因设备精度或观测误差导致记录为0。 气象站的位置也会影响降水记录。例如,如果气象站附近没有降水,或者降水量分布不均,那么即使周边地区有降水

2025-05-19 建筑工程考试

年降水量800mm干旱吗

​​年降水量800mm不属于干旱,而是湿润区的标准值​ ​。这一数值在全球干湿划分中处于关键分界线,​​既反映气候特征,也直接影响农业类型和生态系统​ ​。 从气候学角度看,800mm年降水量是湿润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点。超过此数值的地区通常植被茂盛,以水田农业为主;低于800mm则逐渐过渡到半湿润区的旱作农业。值得注意的是,​​湿润与否还需结合蒸发量判断​ ​:若降水量持续大于蒸发量(如温带地区)

2025-05-19 建筑工程考试

植被类型与降水量的关系

植被类型与降水量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植被类型对降水的影响 调节降水分布 森林、湿地等植被通过截留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土壤水分含量,从而影响局部降水分布。例如山地地区植被退化可能导致降水减少。 植被类型与降水量的关联 森林 :年降水量>400毫米,需水量大,形成茂密植被。 草原 :200-400毫米降水量,适应半干旱环境。 荒漠 :<200毫米降水量,植被稀疏。

2025-05-19 建筑工程考试

降水量对应植被类型

降水量与植被类型的关系可总结如下: 一、全球分布规律 年降水量≥400毫米 主要分布森林植被,如热带雨林、温带阔叶林等,树木茂密,生物量高。 200-400毫米 以草原植被为主,如温带草原、荒漠草原,适合草本植物生长,多风沙环境。 <200毫米 主要为荒漠植被,如仙人掌、沙棘,植物耐旱性强,生态脆弱。 二、我国等雨量区划分 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划分为三个等雨量区: 森林区 (≥400毫米)

2025-05-19 建筑工程考试

植被减少对气候有影响吗

植被减少对气候有显著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碳循环与温室气体排放 碳汇功能减弱 :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森林等碳汇减少会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加剧全球变暖。 土壤碳释放 :植被破坏会加速土壤有机碳分解,进一步释放温室气体。 二、水循环与降水模式 地表反照率增加 :植被减少导致地表反照率升高,减少降水,加剧干旱。 水汽输送减少 :植被覆盖降低会减少地面向上输送水汽

2025-05-19 建筑工程考试

降水量5mm什么概念

​​降水量5mm属于小雨级别,相当于单位面积上积水深度为5毫米,通常表现为雨滴清晰可见、地面湿润但积水缓慢,对农业生产而言可渗透旱地3-6厘米。​ ​ ​​气象定义​ ​ 5mm降水量在气象标准中对应小雨,12小时内降水量小于5mm或24小时内小于10mm均属此范畴。其特点是雨滴不密集,落地不四溅,屋檐仅有滴水,户外短时间活动可能仅淋湿表层衣物。 ​​实际影响​ ​

2025-05-19 建筑工程考试

植被覆盖率对水土流失影响

‌植被覆盖率是影响水土流失的关键因素,植被覆盖率越高,水土流失程度越低。 ‌ ‌关键机制 ‌包括:根系固土、冠层截雨、枯落物缓冲以及改善土壤结构。当植被覆盖率达到70%以上时,水土流失量可减少80%以上;反之,覆盖率低于30%时,土壤侵蚀风险显著增加。 ‌以下是具体影响机制分析: ‌ ‌根系固土作用 ‌ 植物根系像"天然钢筋网"交织在土壤中,尤其深根植物(如乔木)可锚固深层土体。例如

2025-05-19 建筑工程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