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自1924年创立至1949年停办期间,共设有23所分校,涵盖潮州、武汉、长沙、洛阳、广州、南昌、南宁、昆明、成都等各地,抗战时期扩增至9所主要分校,分布于全国不同战略区域。其中,台湾凤山陆军军官学校被视为大陆时期黄埔体系的延续,形成“一校多地”的军事教育网络。
黄埔军校早期重要分校包括1925年成立的潮州分校及1926年创办的武汉、长沙、南宁等分校,均承担培养初级军官的核心任务。武汉分校因国共合作背景汇聚大批***人,包括***、恽代英等人,为革命输送骨干力量。1936年黄埔校本部迁至成都后,全国分校进一步整合重组,形成以成都为核心,辐射南北的九所分校格局,包括西安第七分校(规模最大)、云南第五分校等,培训规模显著扩大,仅第七分校就输送超过3.7万名军官。抗战胜利后,分校体系逐步收缩,部分因战争结束停办,另一些则随国民党政权迁台,其中高雄凤山分校以第四军官训练班为基础,成为台湾地区陆军军官培养的核心基地,沿用“黄埔”名号延续至今。黄埔军校体系通过多地分校建设,成为近代中国军事教育的枢纽,培养逾4万名军官,在推翻军阀、抗日救国及国共内战中发挥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