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未能持续办学的主要原因包括政治动荡、战略需求转变、国民党内部腐败以及资源分配重心转移等因素。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黄埔军校逐渐背离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沦为国民党一党私利的工具,导致大量爱国人士和进步青年对其失去信任,报考人数锐减。随着蒋介石建立起稳固的“黄埔系”势力,校内资源被优先分配给早期学员,后期学生缺乏晋升和实战磨炼机会,难以培养出真正能独当一面的军事人才。20世纪30年代后,现代化战争形态发生变化,对军事人员的科技素养与多维战术要求显著提升,传统单一的黄埔速成式培养模式已无法适应作战需求。国民党为集中资源巩固政权,大幅削减军事教育投入,导致包括黄埔军校在内的教育体系逐渐萎缩,难以维持高质量运作。最终,随着抗日战争与内战的爆发,军队建设重点转向实战而非教育,黄埔军校的历史使命也随旧时代的落幕而终结。
黄埔军校的衰落是复杂历史、政治与军事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兴亡过程为后世军事教育提供了深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