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八大派系是国民党军队(1925-1949)内部因地域、历史和政治博弈形成的军事集团,核心包括中央军、东北军、西北军、晋绥军、桂军、川军、滇军和马家军。这些派系在装备、待遇和战略地位上差异显著,中央军作为蒋介石嫡系享有最优资源,而地方派系常被贬为“杂牌军”。派系纷争深刻影响了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走向,甚至成为红军生存壮大的关键外因。
中央军以黄埔军校毕业生为骨干,由蒋介石直接掌控,抗战后期分化为陈诚、胡宗南、汤恩伯三大集团。东北军源自张作霖奉系,九一八事变后撤入关内,西安事变后遭瓦解。西北军以冯玉祥旧部为主,善战却因内部分裂而衰落。晋绥军是阎锡山的山西根基,生存时间最长且独立性极强。桂军由李宗仁、白崇禧统领,台儿庄战役中表现突出,但长期与蒋介石中央矛盾尖锐。川军装备简陋却抗战牺牲最大,内部派系多达十余支。滇军以蔡锷护国军为起源,龙云时期成为云南支柱。马家军盘踞西北,以回族武装和家族统治为特色,但统治手段残暴争议不断。
国军派系的兴衰折射了民国政治的复杂性。抗战时各派暂搁矛盾共御外敌,但内战期间再度分裂,加速了国民党溃败。理解这些派系,是剖析近代中国军事史的重要切口。若需深入了解某一派系细节,可进一步探讨其战役表现或人物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