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一个纵队多少人

​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华野)纵队兵力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通常为2万至3万余人,其中淮海战役前平均约2.5万人,但粟裕认为理想状态下应达到3.5万人以保证持续作战能力。​

  1. ​编制基础与初期规模​
    解放战争初期,华野纵队编制遵循“三三制”,每纵队辖3至5个旅(或师),理论兵力约2.1万至3.5万人。1947年华野整编时,12个野战纵队总兵力27万余人,平均每个纵队约2.25万人,部分主力纵队如9纵兵力超3万人。

  2. ​实战中的兵力波动​
    连续作战导致纵队兵力损耗严重。例如淮海战役前,华野12个数字番号纵队总兵力31万人,平均每个纵队约2.58万人,但战斗步兵仅占60%左右。战役中,碾庄围攻战5个纵队伤亡2.7万人,平均每个纵队减员超5000人,一线步兵连甚至仅剩十余人。

  3. ​粟裕的兵力补充主张​
    粟裕在《淮海战役中部队情况简报》中指出,纵队需保持3.5万人才能支撑高强度连续作战。这一标准参考了东北野战军的经验(东野纵队普遍超4万人),但华野因兵源和装备限制未能实现,仅通过“即俘即补”临时补充。

  4. ​与其他野战军对比​
    同期中原野战军纵队平均仅2万人,而东野纵队兵力达4万以上。华野纵队虽装备和战斗力较强,但兵力不足导致作战压力更大,常需合并建制或抽调后勤人员补充前线。

​总结​​:粟裕纵队兵力受编制、战损和补给影响,实际规模多在2万至3万之间,但其提出的3.5万人标准体现了对现代化大规模战役的深刻理解。兵力充实度直接关系到持续作战能力,这一经验对后世军事研究仍有借鉴意义。

本文《粟裕一个纵队多少人》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3285966.html

相关推荐

纵队司令和军长哪个大

​​纵队司令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地位通常高于军长,原因在于纵队司令属于战时非正规编制体系,多负责大规模战略任务且权力更大。​ ​ ​​编制性质与历史背景​ ​:解放战争时期的纵队编制并非正规番号,而是为适应灵活作战需求创建的任务型组织,其人员规模从数千到数万不等。而军级编制是固定常设单位,如一野纵队仅7000人,四野纵队却可达5万人,导致同一级别内人数差异显著。纵队在1948年才统一改编为军

2025-05-20 高考

纵队司令一般是什么军衔

纵队司令通常为中将及以上军衔 ,具体军衔取决于其在历史时期的职务和贡献。例如,在1955年解放军首次授衔中,纵队司令的军衔主要集中在上将和中将 层级,部分表现出色的司令员甚至被授予大将军衔。 1. 解放战争时期的纵队司令军衔 在解放战争时期,纵队是解放军的重要编制单位,其级别相当于军级。纵队司令的职务与整编后的军长相当,因此其军衔通常为中将及以上 。1955年授衔时

2025-05-20 高考

原26军属于三野哪个纵队

​​原26军的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1949年2月改编为第三野战军第8兵团第26军​ ​,其核心战斗力源自鲁中军区部队,在解放战争中以攻坚能力著称,参与过莱芜、孟良崮、淮海等关键战役。 ​​历史沿革与改编背景​ ​ 第26军由八路军山东抗日武装发展而来,1947年鲁中军区主力整编为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1949年全军统一番号时改称第26军,隶属三野第8兵团。 ​​核心作战经历​ ​

2025-05-20 高考

纵队和军哪个编制大

​​纵队的规模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表现,一般而言军队编制比纵队大,但在特定情况下,纵队的规模可能超过普通军编制,甚至大到令人惊叹。​ ​ ​​一、军队与纵队常规编制下的人数对比​ ​ 解放战争时期纵队人数差异较大,大的纵队能有四五万人甚至更多,小的则不足一万人。而军的编制通常由数个师级单位和其他支援单位组成,一般来说人数相对较多,如国民党军队一个军的人数相对固定

2025-05-20 高考

解放前纵队司令员和军长哪个大

在解放前的军事体系中,纵队司令员的职位通常高于军长。这一差异主要体现在两者的职责范围和指挥层级上。纵队司令员负责指挥多个军,而军长则主要指挥一个军,其职责范围相对较小。 1. 职责范围 纵队司令员作为高级指挥官,负责统筹协调多个军的作战行动,制定战略计划,并直接向更高级别的指挥机构汇报。他们的职责更偏向于战略层面的指挥和管理。 相比之下,军长则是具体负责一个军的军事指挥,包括作战指挥、战术规划

2025-05-20 高考

纵队相当于师还是军

​​解放战争时期的纵队编制规模因时期和战区差异较大,但整体上相当于军的级别,通常下辖2-3个师或旅,兵力在1.5万至5万人之间。​ ​ 前期部分纵队因战场条件限制可能仅达师级规模,但后期主力纵队普遍扩编至军级,并在1948年统一改编为军。 ​​纵队的演变与规模差异​ ​ 纵队作为我军独特编制,土地革命时期已出现,抗战时多为游击部队(如东江纵队仅数千人)。解放战争初期,野战纵队规范化

2025-05-20 高考

解放军的纵队是什么级别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的纵队是军级作战单位,司令员相当于军长,其规模前期约为1 - 3万人,后期相对稳定,且具备较强机动性和灵活性,能执行多种作战任务。​ ​ 解放军的纵队编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红军时期,纵队主要用于游击作战,规模较小,多为团级或旅级单位,例如红四军曾下设多个纵队,以适应山区地形和灵活战术需求。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将部分部队编为纵队

2025-05-20 高考

解放军一个纵队多少兵

解放军一个纵队通常兵力在2-7万人之间,主要取决于具体历史时期和编制情况。例如,在解放战争时期,东北野战军的纵队兵力通常为4-5万人,而华东野战军的纵队兵力则在3-4万人左右。 具体情况 编制规模 :纵队一般下辖2-4个师,部分特殊情况下可能达到4个师以上。例如,东北野战军某些纵队下辖4个师,每个师约有9000人,因此纵队总兵力可达3.6万人。 历史节点差异 : 解放战争时期 :纵队兵力较强

2025-05-20 高考

一个纵队相当于一个军吗

​​在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一个纵队在编制级别上确实相当于一个军,但实际人数和结构存在灵活性差异。​ ​ 纵队的规模通常为2-5万人,下辖3个师或旅,其司令与军长同级,但具体人数可能因战场需求而浮动,例如东北野战军的纵队常超3万人,而西北野战军部分纵队仅1万余人。这一特殊编制既体现了我军战时灵活调整的战略智慧,也为后续统一改编为“军”奠定了基础。 分点论述: ​​编制对等性​ ​

2025-05-20 高考

没有国军抗日能打赢吗

​​没有国民党军队参与抗日,中国抗战的胜利会极为艰难甚至难以实现,但***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与全民抗战意志仍会支撑战局,胜利或需更漫长代价。​ ​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牵制作用显著​ ​ 国民党军队在抗战期间承担了主要正面防御任务,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大规模战役直接消耗日军主力,延缓其进攻节奏。若无这些战役,日军可能迅速占领中国核心区域,抗战环境将更加恶劣。

2025-05-20 高考

北洋军士兵军饷

​​北洋军士兵的军饷在当时的社会中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技术兵种的收入显著高于普通劳工,年薪可达中等家庭收入的数倍甚至十几倍,但其高薪政策未能挽救北洋舰队的覆灭。​ ​ 北洋军士兵的待遇根据岗位和技术要求差异显著。普通水手的月薪约为10两白银,一等炮目为20两,而技术兵种如鱼雷匠和电灯兵的月薪分别可达24两和30两,岸上勤杂人员则仅为3两。这一薪资远高于绿营士兵的月饷(1-2两)

2025-05-20 高考

抗日中国一个军多少人编制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一个军的编制人数通常在2万余人左右。这一编制规模主要基于中央军的组织架构,下辖2个作战师,而每个作战师通常采用“两旅四团制”,兵力超过1万人。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编制特点 军级编制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军通常由2个作战师组成,这种架构被称为“两旅四团制”。每个作战师下辖2个旅,每个旅有2个团,总计4个步兵团。 师级编制 :每个作战师除了步兵外,还配备骑兵团、炮兵团、工兵营

2025-05-20 高考

红军时期士兵的军饷

红军时期士兵的军饷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固定薪资,而是以​​供给制为核心​ ​的集体保障模式,​​官兵待遇平等​ ​,物质分配高度平均,​​精神激励远高于物质回报​ ​。 ​​废除薪饷制,实行供给制​ ​ 红军自1928年起全面废除旧军队的薪饷制,改为供给制。官兵每日伙食标准约大洋5分至1角5分,每月零用钱仅2至4.5元,且根据经济状况浮动发放。从军长到伙夫,吃穿用度完全一致

2025-05-20 高考

一个纵队和一个军哪个人多

​​一个纵队和一个军哪个部队人数更多没有固定答案,主要取决于具体的编制和规模。在解放战争时期,纵队人数通常在万人以上,甚至一些强大的纵队能达到5万多人;而军的规模早期多为3万多人,像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3军改编后达到6万多人,但大部分军的兵力在5 - 6万人左右,所以部分纵队人数可能多于军,但也有很多情况军的人数多于普通纵队。​ ​ 纵队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常见的编制,它非常灵活

2025-05-20 高考

一个纵队等于几个军

一个纵队通常相当于一个军,属于军级作战单位。 1. 纵队的定义及历史背景 纵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重要编制单位,主要用于解放战争时期。当时,我军为顾全抗日大局,融入国民革命军整体编制,不便使用“军”这一名称,因此采用“纵队”作为替代。这一编制具有高度的战术灵活性,常作为野战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纵队与军的编制对比 纵队通常下辖2-3个师,人数规模在3-5万人之间,与军的编制相当。例如

2025-05-20 高考

红四方面军的悲惨结局

​​红四方面军作为红军三大主力之一,其结局堪称悲壮:从张国焘分裂导致的南下溃败、西路军全军覆没的惨烈,到内部肃反错杀将领的痛惜,这支曾拥兵8万的劲旅最终仅存零星余部改编抗日。​ ​ ​​南下决策的致命错误​ ​ 1935年张国焘拒绝北上,强令红四方面军南下川康,遭遇川军重兵阻击。百丈关一战损失近万人,部队减员过半,被迫撤回甘孜。南下战略彻底失败,成为长征中最惨重的军事挫折之一。

2025-05-20 高考

69军为什么被裁了

​​69军因精简整编和战略调整在1985年百万大裁军中被裁撤,其番号撤销后部分部队并入第28集团军,末任军长于鸿礼转任山西省军区司令员,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该决定基于国家经济建设需求、军队现代化改革及国际局势变化,体现解放军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型的战略方向。​ ​ 1952年成立的69军由原国民党起义部队第23兵团缩编而来,虽然参与了朝鲜战争的后勤保障任务,但长期未参与重大对外作战

2025-05-20 高考

曾泽生的下场有多惨

曾泽生的下场并不算惨,反而可称得上圆满。他曾是国民党杂牌军长,在辽沈战役中率部起义,后加入解放军,成为志愿军第50军军长,并在抗美援朝中立下赫赫战功。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晚年担任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务,1973年病逝于北京,享年71岁。 一、起义后的转型与成就 曾泽生在1948年率部起义后,成为解放军第50军首任军长。他积极改造部队,将其打造成解放军的劲旅。在抗美援朝战争中

2025-05-20 高考

解放军一个纵队有多少兵力

​​解放军一个纵队的兵力规模在解放战争时期差异显著,通常为2万至6万人,其中东北野战军的四师制纵队可达6万以上,而其他野战军多为三师制,平均2-3万人​ ​。这一编制灵活适应战场需求,既是军级作战单位的核心力量,也是我军从游击战转向大兵团作战的关键过渡形式。 纵队的兵力规模受三大因素影响:一是野战军所属战区资源差异,东北野战军因装备和兵员充足,纵队常超5万人;二是战争阶段变化

2025-05-20 高考

四野一个纵队有多少人

​​四野一个纵队通常有四五万人,多的纵队可达六万多,并且训练有素​ ​。 四野即东北野战军,其前身是东北民主联军。在解放战争时期,四野的纵队是重要的作战编制。四野的纵队人数较多主要有以下原因。东北地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为部队提供了充足的兵源。东北解放区在战争期间积极动员群众参军,使得四野能够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壮大队伍规模。四野有着良好的后勤保障体系。东北地区工业基础相对较好

2025-05-20 高考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