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职业教育是面向全军官兵(含文职人员)的在岗继续教育体系,聚焦备战打仗需求,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分类分级施教的方式,全面提升官兵履职能力和职业素养。其核心亮点包括:全员覆盖(从士兵到将军)、紧贴岗位(差异化学习内容)、灵活学习(军综网/互联网双平台支撑)以及三位一体(与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协同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
教育对象与内容分层
根据岗位类型精准设计学习内容:指挥军官侧重联合作战指挥与战法研究,技术干部深耕专业前沿与装备运用,士兵重点掌握实战技能与“五小”创新,文职人员强化军队基础常识与岗位专业知识。例如,舰艇部队学习航海技术,火箭军专攻导弹维修,网络空间部队侧重大数据与信息安全。 -
学习平台与形式
主要依托全军统一的军综网服务平台(涉密课程)和互联网服务平台(通用课程),支持在线学习、离线下载、交流研讨。野外驻训或远航时,可通过离线系统保障学习连续性,实现“时时学、处处学”。 -
典型实施路径
- 定向培养军士:地方高职院校联合军队开展3年制教育(如机电、通信专业),前2.5年在校学习,后0.5年入伍实习,毕业后授予军士军衔。
- 职业院校教育:国防科技大学等48所军事院校提供本科及职业技术教育,覆盖陆海空火箭军等军种,如海军工程大学的舰艇技术、空军工程大学的航空维修。
- 在岗自主学习:官兵按需选择微课、在线学位或专项认证,学习成果纳入晋升考评,如军官需完成年度240学时学习。
-
政策与激励机制
中央军委通过《军事职业教育条例》规范管理体系,推行学分银行、学费补助等政策,将学习成果与任职资格、送学深造挂钩,激发“我要学”的内生动力。
军事职业教育正加速向实战化、智能化转型,官兵可通过个性化学习计划持续升级能力。无论是战略指挥员的研究战例,还是士兵钻研装备操作绝活,这一体系都在为强军目标锻造“终身学习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