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是云南历史文化的核心缩影,拥有500余年南诏与大理国都城史,被誉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其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汉代纳入中央政权,唐宋时期成为西南政治经济中心,现存288处不可移动文物和9项国家级非遗,融合了中原文化与边疆少数民族特色,是“文献名邦”与“风花雪月”的完美结合。
-
史前至秦汉奠基
苍山洱海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古人类活动,剑川海门口遗址证实青铜文明的存在。西汉设叶榆县,东汉归永昌郡,成为南方丝绸之路枢纽,奠定多元文化交融基础。 -
南诏与大理国辉煌
唐开元年间(738年),南诏国定都太和城,后迁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统一云南各部。937年段思平建大理国,延续316年,疆域涵盖东南亚部分地区,推行汉文化并发展佛教艺术,崇圣寺三塔即为代表。 -
元明转型与古城保护
1253年元灭大理国,设大理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筑新城,保留棋盘式格局。现存古城墙、五华楼等明清遗迹,以及杜文秀元帅府等清代建筑,见证军事与文教变迁。 -
文化生态双遗产
大理拥有“苍山洱海”自然文化双遗产,白族扎染、三道茶等非遗活态传承,古城与喜洲古镇体现“三坊一照壁”民居特色,形成“以文促旅”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提示:大理的历史是边疆与中原、自然与人文的对话史,至今仍通过古城、非遗和生态保护讲述千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