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小熊家的窗帘》通过趣味实验和互动设计,帮助幼儿理解物体浮沉原理与光影现象,激发科学探索兴趣。 活动中,孩子们将观察不同材质窗帘在水中的浮沉表现,并动手设计能遮光又漂浮的创意窗帘,培养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
科学原理与生活结合
以“小熊换窗帘”为情景,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有的物体浮在水面(如塑料窗帘)、有的沉入水底(如金属挂钩)。通过木块、橡皮泥等材料的对比实验,直观展示密度与浮力的关系,让抽象概念具象化。例如,轻薄的布料比厚重的毛毡更容易漂浮,而空心设计的窗帘能增加浮力。 -
多感官探索与实验设计
幼儿分组操作时,需记录不同材质(棉布、纱网、防水布)在水中的状态,并用图画或简单词汇描述发现。教师可提问延伸:“如果小熊想在水边用窗帘,哪种材料最合适?”鼓励孩子结合实验结果提出解决方案,如“用塑料布+泡沫条”的组合设计。 -
跨学科创意拓展
融入光影实验环节,用手电筒照射窗帘观察影子变化,讨论“如何让窗帘既遮光又透风”。孩子们可尝试剪贴镂空图案或调整窗帘层数,理解光线强弱与遮挡物的关系。此环节自然衔接科学、艺术与工程思维。 -
安全与实用性指导
强调实验安全(如小心水渍滑倒)和环保意识(回收实验材料)。课后可布置家庭任务:观察家中窗帘材质,思考“洗澡时浴帘为什么不会沉?”将课堂知识迁移到真实场景。
提示:活动中避免过度讲解术语,重点通过提问和动手体验让幼儿自主发现规律。家长可通过重复简单实验(如盆中浮纸船)巩固孩子的科学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