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共开设40个本科专业,其中智能制造工程为新增专业,仪器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为北京市高精尖学科。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25年开设的专业体系涵盖了工、管、理、经、文、法等多个学科门类,共计40个本科专业。其中,新增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体现了学校对国家智能制造战略的积极响应,学校在仪器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等学科领域具备显著优势,并被列为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展现出学校在相关领域的深厚积淀和领先水平。
一、
- 本科专业设置
2025年,学校本科招生共涉及多个学院,专业设置全面,具有鲜明的信息特色,涵盖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信息通信、计算机科学、经济管理等多个方向。其中,部分专业如机器人工程、智能感知工程、人工智能等,依托“新工科”理念,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学院名称 | 主要本科专业 | 是否为新增专业 | 是否为实验班专业 |
---|---|---|---|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 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 | 否 | 否 |
机电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 | 是 | 是 |
计算机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否 | 是 |
管理学院 | 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品牌管理)、会计学(智能会计) | 否 | 是 |
经济学院 |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 否 | 否 |
信息管理与经济学院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否 | 否 |
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 | 行政管理、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 | 否 | 否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商务方向、翻译方向) | 否 | 否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德育与法学 | 否 | 否 |
国际交流学院 | 无 | 否 | 否 |
- 重点学科与特色专业
学校在仪器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领域形成了显著优势。这些学科不仅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表现优异,部分学科如仪器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更是被列为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具备较强的科研实力与行业影响力。
学科名称 | 学科等级(第四轮评估) | 是否为北京市高精尖学科 | 是否为博士点学科 |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C+ | 是 | 是 |
机械工程 | C | 是 | 是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C- | 否 | 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C | 否 | 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C- | 否 | 否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最新一轮评估中表现突出) | 否 | 是 |
- 实验班与创新人才培养
学校设立了多个勤信实验班,包括机器人工程、智能感知工程、人工智能、会计学(智能会计)、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等6个实验班。这些实验班以“小班授课、导师制培养”为特色,注重工程实践训练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并为学生提供参与科研项目和企业实践的机会,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
实验班名称 | 所属学院 | 是否为跨学科培养 | 是否为大类招生 |
---|---|---|---|
机器人工程 | 机电工程学院 | 是 | 否 |
智能感知工程 |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 是 | 否 |
人工智能 | 计算机学院 | 是 | 否 |
会计学(智能会计) | 管理学院 | 是 | 否 |
电子信息类 |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 是 | 是 |
计算机类 | 计算机学院 | 是 | 是 |
学校在2025年进一步优化了专业布局,新增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强化了人工智能、信息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领域的优势。学校依托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在仪器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等学科领域持续发力,推动产学研融合,为国家和首都的高精尖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