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2026年公务员的报名和考试时间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以下是关于2026年公务员报名及考试时间的详细信息。
报名时间
报名时间安排
- 报名时间:2025年10月15日-24日,持续10天。
- 报名流程:考生需在指定时间内登录人力资源社会部网站或公务员局网站,提交报考申请,并确保信息真实准确。
报名注意事项
- 信息填写:考生需填写个人基本情况、教育经历、工作经验等信息,并上传相关证明材料如身份证、学历证书等。
- 资格审查:报名后,考生需关注资格审查结果,确保符合报考条件。
考试时间
笔试时间安排
- 笔试时间:2025年11月底或12月初,具体时间根据公告发布。
- 考试科目: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测)和申论,部分岗位还需加试专业科目。
考试形式和内容
- 行测: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等部分,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 申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80分钟,满分100分,主要考查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等。
考试科目
公共科目
- 行测:涵盖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等部分。
- 申论:分为副省级、地市级、行政执法类三类试卷,主要考查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
专业科目
- 非通用语职位:如日语、法语、俄语等,需参加外语水平测试。
- 金融监管总局、中国***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需参加专业科目笔试。
其他相关信息
成绩查询
- 成绩公布时间:笔试结束后一个月左右,考生可登录国家公务员局网站查询成绩。
- 成绩计算方法:总成绩=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成绩×50%+申论成绩×50%,部分岗位还需加上专业科目成绩。
备考建议
- 分阶段备考:基础阶段(3-6个月)、强化阶段(2个月)、冲刺阶段(1个月),系统学习知识点,分模块刷题,全真模拟。
- 关注时政热点:多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官方媒体的时政新闻和评论文章,积累热点素材。
2026年公务员的报名时间为2025年10月15日-24日,笔试时间预计为2025年11月底或12月初。考生需关注国家公务员局发布的公告,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报名和考试。考试内容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部分岗位还需加试专业科目。建议考生分阶段备考,系统学习知识点,关注时政热点,确保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2026年公务员报名入口在哪里?
2026年公务员考试的报名入口主要取决于具体的考试类型和地区。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报名入口和相关信息:
-
国家公务员考试:
- 报名入口:国家公务员局官网(国家公务员局)
- 报名时间:预计在2025年10月
- 笔试时间:预计在2025年12月
-
北京公务员考试:
- 报名入口:北京公务员考试网
- 报名时间:预计在2025年11月
- 笔试时间:预计在2025年12月
-
各省份公务员考试:
- 报名入口:各省人事考试中心或各省人事考试信息网
- 报名时间:各省份时间不同,例如云南省预计在2026年2月上中旬
- 笔试时间:各省份时间不同,例如云南省预计在2026年3月
2026年公务员的考试内容和科目有哪些?
2026年公务员考试内容和科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公共科目
-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测):
- 常识判断:考查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 言语理解与表达:考查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能力。
- 数量关系:考查数学运算、数字推理等能力。
- 判断推理:考查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能力。
- 资料分析:考查对文字、图表等资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 政治理论:2025年起新增板块,重点考查党的创新理论应用。
-
申论:
- 副省级、地市级、行政执法类:考试时长均为180分钟,满分100分,题量为5道主观题。
- 题型:基础概括、综合分析、对策启示、应用文写作、和作文五种。
- 重点:注重政策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专业科目
- 非通用语职位:需参加外语水平测试,如日语、法语、俄语等。
- 金融监管、公安等职位:需参加专业科目笔试,如金融监管总局、中国***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
面试
- 面试方式:包括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面试、结构化小组面试等。
2026年公务员的考试难度和往年相比有何变化?
2026年公务员考试难度与往年相比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考试内容深度调整
- 政治素养要求提升:2026年国考行测新增“政治理论”板块,申论答题规范更严格,凸显对政治综合能力的重视。
- 分级分类考试更趋精细化:行政执法类岗位占比超70%,考试内容更加专业化和精细化。
竞争程度加剧
- 报名人数屡创新高:2025年国考报名首周突破百万,热门岗位竞争比达149:1,进面分数逐年攀升。
- 竞争白热化:随着报考人数的增加,热门岗位的竞争压力显著增大,考生需要更高的应试能力才能脱颖而出。
政策导向与招录趋势
- 基层导向与定向招录强化:服务基层项目人员、退役士兵的定向岗位增多,竞争压力相对较小,国家鼓励人才向基层流动。
- 应届生政策持续倾斜:国考连续多年扩招,应届生岗位占比或维持在60%以上,专业要求进一步放宽至大类。
其他变化
- 学历要求提升:部分岗位的学历要求从“本科可报考”变为“仅限研究生可报考”,表明国考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量加大。
- 政治审查和体检检测要求严格:政治审查更加严格,考生及其直系亲属的背景都会被严格审查,不合格者无法进入公务员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