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是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方向,其概念、背景、意义及实践路径如下:
1. 概念
“大思政课”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种思政教育模式。它以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规律为基础,通过整合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等全时空领域的鲜活思政教育素材,构建起贯穿大中小学全学段、贯通学校与社会全时空的思政教育体系。
“大思政课”不是脱离传统课堂思政课的独立课程,而是在课堂思政课基础上进行守正创新,强调知、情、意、行等多要素的协同融合,形成一种“大教学观”。
2. 背景
“大思政课”的建设背景源于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强调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信息技术变革的背景下,“大思政课”应运而生,旨在应对复杂多变的意识形态斗争,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实效。
3. 意义
“大思政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理论层面:它是新时代思想政治课改革创新的必然趋势,体现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要求。
- 实践层面:通过整合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推动“小课堂”与“大社会”相结合,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帮助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4. 实践路径
“大思政课”的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教学理念:从传统的课堂教学观转向“大教学观”,注重知识传授、情感认同、意志培养和行动实践的多要素协同。
- 资源整合:推动学校与社会资源相结合,搭建“大课堂”“大平台”,设立实践教学基地,开发优质教学资源。
- 技术融合:善用数字技术,推动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方式的结合,为思想政治教育开辟新赛道、塑造新格局。
- 目标导向:坚持问题意识和实践导向,通过品牌示范活动和社会实践,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总结
“大思政课”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实践,旨在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模式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