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关键步骤:
- 编制年度审核计划 :
- 每年年初,由质量负责人组织编制年度审核计划,明确审核方式(如管理体系全过程审核或要素审核),并确保年度计划覆盖所有涉及全要素和部门的范围。
- 成立内审小组 :
- 根据审核内容和对象,由质量负责人组建内审组,内审组成员需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取得内审员资格证书,且与被审核部门无直接责任关系。
- 编制审核实施计划 :
- 内审组长制定内审实施计划,明确审核目的、范围、起止日期、依据的文件、主要内容和时间安排,并经质量负责人审批后实施。
- 通知审核 :
- 内审前至少提前一周通知受审核部门具体的审核日期、安排和要求,可以采用文件或口头两种形式,并确认审核实施计划。
- 现场审核 :
-
召开首次会议,介绍内审组成成员及分工,说明审核目的、范围、依据和方法,宣读审核实施计划。
-
按照内审检查表逐项进行审核,收集客观证据,对照检查表进行符合性评价,并记录审核过程。
-
审核组内部沟通,汇总分析内审情况,确定不合格项,得出审核结论。
- 不符合项及纠正报告 :
- 内审员开具不合格报告,内审组长编制内审报告,并在末次会议上介绍内审情况,确认不符合项,宣布审核结论,提出整改要求。
- 纠正措施及跟踪验证 :
- 责任部门分析不合格原因,提出纠正措施建议并实施整改,记录纠正措施完成情况,内审员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 出具审计报告 :
- 根据审计结果编写正式的审计报告,披露所有发现的问题,确保重点突出、证据充分、意见准确,并与被审计单位进行充分沟通。
- 后续审计 :
- 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验证,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并在必要时进行后续审计以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 归档审计档案 :
- 将所有审计相关的文件和记录进行归档,以便日后查阅和追溯。
这些步骤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内审流程,旨在确保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并持续改进。建议在实施内审时,遵循相关标准和程序,确保内审的有效性和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