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涵盖准则框架、具体规范及配套文件:
一、准则框架
- 基本准则
包括《企业会计准则》(2006年修订)和《小企业会计准则》,规范会计核算基本要求,明确会计目标、基本假设、会计要素等核心概念。
- 具体准则
共有38个具体准则,涵盖各类经济业务,如《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第4号——固定资产》等,规范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处理。
二、配套文件
- 应用指南
与具体准则配套,提供业务处理指南,例如《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包含19个通用业务领域和4个特殊业务领域。
- 解释与问答
解释具体准则应用问题,包括《会计准则解释》和《会计准则实施问答》系列文件。
三、其他组成部分
-
会计处理规定 :财政部发布的针对特定业务的操作规范。
-
地方及行业准则 :如北京市、上海市地方准则,保险、金融等特殊行业专用准则。
四、准则体系特点
-
层次分明 :由基本准则统领,具体准则细化业务处理,应用指南提供操作指引。
-
覆盖全面 :规范企业财务报告、税务处理及特殊业务场景。
-
动态调整 :根据经济环境变化持续修订完善,如2021年推出新会计准则。
以上内容综合了财政部官方文件及权威解读,确保涵盖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核心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