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问诊涉及的法律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需结合相关规范和案例综合分析:
一、非法行医风险
-
资质要求缺失
若网络问诊医生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医师执业资格,其诊疗行为可能被认定为非法行医,面临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的处罚。
-
诊疗行为不受法律保护
根据《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线上诊疗仅能提供咨询,不得从事诊断和治疗活动。若超出咨询范围(如开具处方、推荐药品),可能涉及违法行医。
二、侵权责任风险
-
虚假宣传与欺诈
若平台或医生冒用知名专家名义提供诊疗建议,可能涉及虚假宣传。例如,某健康咨询平台被法院认定为侵犯医生姓名权、名誉权,需赔偿精神损害。
-
医疗纠纷与侵权责任
医疗机构或个人若在诊疗过程中存在过错(如误诊、延误治疗),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三、隐私泄露风险
-
信息管理不规范
线上问诊平台若未采取加密措施或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患者隐私数据可能被泄露,导致患者权益受损。
-
**难度较大
部分患者因不知情或不知如何**,导致隐私侵权案件难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四、其他法律风险
-
合同条款陷阱
部分平台合同存在霸王条款(如免责声明过宽),可能加重患者责任或削弱平台责任。
-
药品与医疗器械风险
若通过线上问诊推荐药品或医疗器械,需确保其合法性和适用性,否则可能涉及虚假广告或销售假药。
建议与建议
-
选择正规平台 :通过国家卫健委认证的在线医疗平台就医,确保医生具备合法资质。
-
明确服务范围 :线上问诊仅能提供咨询,复杂疾病需线下就医。
-
保护个人信息 :谨慎选择平台,注意查看隐私政策,发生信息泄露应及时**。
-
保留证据 :通过正规平台问诊时保留聊天记录、电子处方等证据,便于后续**。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降低网络问诊的法律风险,保障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