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课程是以问题为中心的”这一表述涉及两个主要概念:学科课程和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以下从定义、特点、应用场景及案例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1. 学科课程与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学科课程
学科课程是一种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组织方式,主张将课程内容按照不同科学领域进行分科设置。其特点包括:
- 逻辑性和系统性:每门学科都有内在的逻辑和系统,便于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
- 简约性:通过分科,课程内容更加集中和简洁。
- 完整性:每门学科是完整的知识体系,但分科也可能导致学科间的割裂。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一种以问题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来学习。其主要特点包括:
-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引导者和帮助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 问题导向:通过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 灵活性和针对性:教学围绕实际问题展开,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2. 学科课程与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方法的结合
将“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融入学科课程,可以弥补传统学科课程的不足,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例如:
- 在学科课程中引入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应用场景。
- 通过问题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科知识。
- 借助案例教学、项目研究等手段,将学科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
3. 应用场景与案例
应用场景
- 初中教育:在初中阶段,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中,通过设置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
- 医学教育:在临床带教中,教师常以典型病例为问题中心,引导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和角色扮演,提升实践能力。
- 跨学科课程:如玉渊潭中学的“智慧海绵校园设计”课程,围绕“城市内涝”这一社会性科学议题,整合多学科知识,设计出具有实际意义的解决方案。
案例
玉渊潭中学的“智慧海绵校园设计”课程
该课程以“城市内涝”问题为起点,结合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多学科知识,设计出具有创新性的智慧校园方案。这种跨学科课程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还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创新素养。医学教育中的问题中心教学法
在冠心病护理教学中,教师通过案例讨论和模拟实验,引导学生围绕患者的实际问题展开学习和探究,从而提升护理技能。
4. 总结
“学科课程是以问题为中心的”这一表述体现了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学科课程中的重要性。通过将实际问题融入学科教学,可以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玉渊潭中学的“智慧海绵校园设计”课程和医学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都是将问题中心教学法成功应用于学科课程的具体实践。
如果您需要更详细的信息或具体案例,请随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