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家李·舒尔曼(Lee Shulman)于1986年首次提出的。这一概念在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中占据核心地位,被誉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
背景与意义
提出背景:20世纪80年代,美国教育界对教师专业知识的研究逐渐深入,舒尔曼基于对教师知识结构的反思,提出了PCK这一重要概念,以解决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之间的整合问题。
核心定义:学科教学知识被舒尔曼定义为“学科内容知识与一般教学知识的合金”,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学科内容知识(如学科知识本身)与教学知识(如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学术意义:PCK的提出不仅深化了对教师专业知识的理解,还为教师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对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后续发展
1990年,教育学者P.L.格罗斯曼进一步将PCK具体化为四个部分:
- 学科内容的统领性观点;
- 学生对特定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误解;
- 学科内容的组织与结构;
- 将学科内容呈现给不同学生的教学策略。
总结
学科教学知识(PCK)由李·舒尔曼在1986年提出,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中的核心组成部分。这一概念的提出为教师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推动了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的深度融合,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