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计发基数的计算涉及 年度调整与退休时间 两个维度,具体规则如下:
一、计发基数的时间节点
-
退休时统一按
退休金计算以退休时 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为基准,而非退休当年。例如,2024年退休的人员,其养老金计算仍以2023年的计发基数为准。
-
特殊情况补发差额
若退休时新基数已公布(如2024年下半年发布),则从次月开始按新基数计算,补发2024年上半年的差额。
二、计发基数的调整机制
-
年度公布调整
各地计发基数通常每年下半年公布(如9月或10月),例如天津、广西、安徽等地已发布2024年新基数。经济发达地区(如上海、北京)增幅可能低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如西藏)。
-
过渡性养老金计算
过渡性养老金与计发基数差值相关,计算公式为: $$
\text{过渡性养老金} = \frac{\text{2024年计发基数} - \text{2023年计发基数}}{\text{计发基数}} \times \text{视同缴费指数} \times \text{视同缴费年限} \times \text{过渡系数}
$$例如,某地2024年计发基数上涨3%,若视同缴费指数为1.39,缴费年限20年,则过渡性养老金每月增加约0.83元。
三、对退休人员的影响
-
月度养老金调整
若退休时新基数高于退休当年基数,退休人员将获得差额补发。例如,2025年1月退休的人员,若当地2025年计发基数未公布,则按2024年基数计算。
-
地区差异显著
不同地区因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计发基数调整幅度差异较大。例如,2024年上海计发基数为12307元,而西藏为11546元,广东为9307元。
总结
退休计发基数 主要按退休时上年度 的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确定,但 经济发达地区可能因政策调整滞后于经济增速 ,导致部分地区退休人员养老金增幅较低。退休人员需关注当地社保部门发布的计发基数调整通知,以了解具体补发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