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徽还我徐州砀山萧县”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答:
1. 历史背景
萧县和砀山在历史上曾长期隶属于江苏省徐州府。清朝时期,徐州府属于江苏省,萧县和砀山作为其下辖县,也归属江苏。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行政区划调整,这两个县的历史归属发生了变化。
2. 行政区划调整
(1)1949年:暂时划归河南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江苏南部尚未完全解放,徐州地区被暂时划归山东省管辖。此时,萧县和砀山被划归河南省商丘专区管理,这一划分是权宜之计,旨在稳定局势。
(2)1952年:回归江苏
随着江苏地区的解放和稳定,徐州地区重新划归江苏省,萧县和砀山也随之回归,隶属于江苏徐州专区。
(3)1955年:划归安徽
1955年,为了治理洪泽湖的洪水问题,江苏省与安徽省进行了一次行政区划调整。作为交换,江苏省将泗洪县划归安徽,而安徽则将萧县和砀山县划归江苏。但随后,为了便于管理,萧县和砀山又被划归安徽宿县专区(现为宿州市)。
3. 当前行政区划
萧县和砀山目前均隶属于安徽省宿州市:
- 萧县:位于安徽省北大门,总面积约1885平方公里,下辖23个乡镇,常住人口约140万人,是宿州市的重要组成县。
- 砀山:地处安徽省最北部,总面积约119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76.56万人,是宿州市代管的县级行政区。
4. 归属争议的原因
萧县和砀山的归属问题之所以引发争议,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 历史沿革:两地历史上长期属于江苏徐州府,文化、经济等方面与徐州联系紧密。
- 行政区划调整:1955年的调整虽然基于实际需要,但改变了历史归属,导致部分人对当前行政区划安排有所不满。
- 地理区位:两地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区位特殊,与周边省份联系紧密,也增加了归属感的复杂性。
5. 总结
萧县和砀山目前隶属于安徽省宿州市,这一行政区划调整是新中国成立后基于治理需要而做出的决策。尽管历史上两地曾属于江苏徐州府,但当前的行政区划安排已经稳定,且对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这一解答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一问题的背景和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