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不再是国家级贫困县。根据2020年4月29日安徽省政府发布的公告,萧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在2012年,萧县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但经过多年的努力,该县在2020年成功实现了脱贫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
萧县的经济发展也呈现出稳中向好的态势。2024年,萧县在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和服务业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县277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总量预计突破2亿元。萧县还成功创建了多个省级文明城市和A级景区,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品质和居民福祉。
萧县不再是国家级贫困县。根据2020年4月29日安徽省政府发布的公告,萧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在2012年,萧县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但经过多年的努力,该县在2020年成功实现了脱贫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
萧县的经济发展也呈现出稳中向好的态势。2024年,萧县在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和服务业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县277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总量预计突破2亿元。萧县还成功创建了多个省级文明城市和A级景区,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品质和居民福祉。
历史背景与区划调整 萧县和砀山县在历史上长期属于江苏省徐州府管辖。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因江苏省南部尚未完全解放,两县曾短暂划入河南省商丘专区代管。1952年,随着皖北、皖南行署区合并为安徽省,两县重新划入安徽省宿县专区。 洪泽湖治理的区划调整 1955年,为统一治理洪泽湖,安徽省与江苏省进行了一次重要区划互换:安徽省将盱眙县、泗洪县划归江苏省,而江苏省则将萧县
根据历史资料,1955年江苏省与安徽省的行政区划调整中,江苏省将徐州的 萧县和砀山县 划给了安徽省,而安徽省则将 盱眙县和泗洪县 划给了江苏省。这一调整由国务院协调,主要目的是为了便于洪泽湖的治理和区域管理。 补充说明: 历史背景 :洪泽湖曾是江苏与安徽的交界湖,1954年为治理淮河,两省曾互换过县市,但1955年的调整是针对洪泽湖管理的进一步优化。 地理范围 :调整后,萧县
根据安徽省最新政策,新农合大病救助政策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一、救助对象 安徽省将救助对象统一分为6类: 特困人员 低保对象 低保边缘家庭成员 返贫致贫人口 防止返贫监测对象 因病致贫重病患者(需满足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当地居民可支配收入且扣减刚性支出后低于低保标准等条件) 二、保障待遇 基本医保报销 住院费用年度封顶30万元,报销比例根据医疗机构级别不同(如一级医院90%
安徽省阜阳市新农合报销比例因医疗服务类型、地区和医疗机构级别而有所不同。以下是2025年阜阳市新农合报销比例的大致情况: 一、门诊报销比例 1. 普通门诊 村卫生室及村中心卫生室 :报销60%。 镇卫生院 :报销40%。 2. 慢性病门诊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 :报销70%,乙类药自付10%后计算。 门诊慢特病 :不设起付线,年度限额内报销70%(乙类药自付10%)。 二、住院报销比例 1.
根据目前的搜索结果,以下是2025年安徽省新农合报销比例的相关信息,按报销类型和医疗机构级别分类整理: 一、普通门诊报销 报销比例 : 村卫生室及一级定点医疗机构:报销比例为60%-80%。 二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报销比例为60%。 报销限额 : 每人每年最高支付限额为160元,年度不结转。 特别说明 : 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两病”门诊报销,使用基本医保目录内药品时
安徽新农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及标准如下: 一、门诊报销 普通门诊 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发生的费用可报销,比例60%; 镇卫生院报销40%,二级医院30%,三级医院20%; 单次处方药费限额10-200元不等,中药处方每贴限额1元。 慢性病门诊 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年度起付线200元,报销比例60%,年度限额3000元;
安徽新农合医保异地就医报销流程及注意事项如下: 一、报销前提条件 备案要求 需在参合地经办机构完成异地就医备案,可通过线上(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或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或线下(县合管办)办理。 定点医疗机构 选择已开通异地联网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确保医院支持直接结算。 二、报销流程 转诊备案 患者本人或代办人携带身份证、新农合医疗证
一、报销比例 门诊报销 村卫生室:65%-75% 乡镇卫生院:40%-50% 县级医院:30%左右 大医院:20%左右 住院报销 乡镇卫生院:70%以上 县级医院:55%-65% 市级医院:45%-55% 省级医院:30%-45% 大病报销 起付线降低15%,分段补偿比例提高,最高可报70% 慢性病门诊报销范围扩大30%,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长期用药负担减轻
根据安徽省医保局最新政策,安徽新农合参保人员在上海住院的报销比例根据是否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有所不同: 已办理转诊备案或急诊抢救 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为60% ,需注意: 起付线按当次住院总费用的20%计算(最低2000元,最高1万元) 需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全国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医院可直接结算) 未办理转诊备案的临时外出就医 报销比例降低10个百分点,为50%
砀山、萧县与盱眙、泗洪的互换发生在1954年 。这一调整是由当时的政务院(现国务院)主导,主要目的是为了统一治理洪泽湖和解决两省在防洪方面的分歧。 1. 事件背景 洪泽湖是淮河下游的重要“蓄水盆”,其防洪工程对治理淮河至关重要。由于洪泽湖当时分属江苏和安徽两省管理,两省在防洪政策上存在分歧。例如,安徽主张泄洪以缓解洪水压力,而江苏则更关注洪泽湖大堤的安全
江苏以萧县、砀山县与安徽交换的行政区划调整中,涉及安徽的两个县为泗洪县 和盱眙县 。具体调整情况如下: 交换背景 1954年洪泽湖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暴露了跨省管理带来的治理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务院协调江苏与安徽于1955年实施行政区划调整。 交换内容 江苏划出 :徐州专区所属的萧县、砀山县 安徽划出 :宿县专区的泗洪县、滁县专区的盱眙县 调整目的
徐州老八县的分割主要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行政区划调整,涉及治理洪泽湖水患和优化区域管理的需求。具体原因如下: 1955年淮河治理调整 为统筹治理洪泽湖及周边水患,国家将原属安徽的盱眙县、泗洪县划归江苏省,同时作为交换,江苏省将萧县、砀山县划归安徽省宿州市。这一调整使徐州老八县中的两县被划出,形成“徐州老六县”格局。 后续行政区划变动 宿迁县独立
关于1955年苏皖交换萧县、砀山与盱眙、泗洪的决策是否划算,需要从历史背景、区域发展等多维度综合分析: 一、交换的背景与目的 洪泽湖治理需求 交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洪泽湖的治理问题,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实现湖泊管理的统一与高效。 江苏省的战略考量 增强淮安、宿迁等市的资源储备,提升区域经济实力; 带动盱眙、泗洪的经济发展,利用江苏的产业技术和管理经验。 二、经济差异的长期影响 盱眙、泗洪的发展
1. 洪泽湖治理的推动 历史背景 :洪泽湖位于苏皖交界处,历史上因黄河改道(南宋“夺泗入淮”)形成,长期归属不明确,导致治理困难。1950年代,为统一管理洪泽湖水域,国家决定调整苏皖两省边界。 交换方案 :1955年,江苏省将萧县、砀山划归安徽省,作为交换,安徽省将盱眙县和泗洪县划归江苏省。此举旨在解决洪泽湖“半苏半皖”的管理难题,便于统一调配防洪资源。 2.
萧县和砀山县于1955年 正式划归安徽省管辖。具体背景和过程如下: 一、行政区划调整时间 1955年3月 :国务院正式批准将江苏省徐州专区下辖的萧县、砀山县划入安徽省宿县专区(今宿州市),同时安徽省将泗洪县、盱眙县划归江苏省。 二、调整背景与原因 洪泽湖治理需求 1954年夏季,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暴露了洪泽湖分属苏皖两省管理的弊端。为统筹治理洪泽湖
关于“安徽还我徐州砀山萧县”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答: 1. 历史背景 萧县和砀山在历史上曾长期隶属于江苏省徐州府。清朝时期,徐州府属于江苏省,萧县和砀山作为其下辖县,也归属江苏。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行政区划调整,这两个县的历史归属发生了变化。 2. 行政区划调整 (1)1949年:暂时划归河南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江苏南部尚未完全解放,徐州地区被暂时划归山东省管辖。此时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最新公告及扶贫工作进展,截至2025年4月6日,安徽省贫困县名单及摘帽情况如下: 一、国家级贫困县(已全部摘帽) 大别山片区县(12个) 利辛县、颍上县、临泉县、阜南县、寿县、霍邱县、金寨县、望江县、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岳西县。 注:望江县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但属于片区县。 大别山片区外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8个) 砀山县、萧县、灵璧县
截至2024年,安徽省的贫困县已经全部实现脱贫摘帽。目前没有官方公布的安徽贫困县名单。 如果您对安徽的扶贫工作或脱贫情况感兴趣,建议查阅最新的官方公告或相关新闻报道,以获取最新、最准确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