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安徽省各市GDP排名如下(单位:亿元人民币):
第一梯队(超万亿元)
- 合肥:13507.7亿
- 占全省GDP的26.7%,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产业持续扩张。
第二梯队(5000亿级)
- 芜湖:5120.5亿
- 首次突破5000亿,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奇瑞、比亚迪等)贡献显著。
第三梯队(4000亿级)
- 滁州:4034.4亿
- 依托南京都市圈承接产业转移,光伏、半导体等新兴产业快速成长。
第四梯队(3000亿级)
- 阜阳:3609.8亿
- 皖北龙头城市,现代农业与商贸物流双引擎驱动。
- 安庆:3156亿
- 增速9.65%,汽车零部件、化工新材料产业表现突出。
第五梯队(2000亿级)
- 马鞍山:2784.65亿
- 亳州:2521.6亿
- 反超宿州跃居第七,中医药制造与现代医药园区建设成核心动力。
- 宿州:2457.3亿
- 蚌埠:2313亿
- 增速9.3%全省最高,交通枢纽优势推动增长。
- 六安:2307.5亿
- 宣城:2053.5亿
- 首次进入2000亿级别,皖南文旅与绿色产业待突破。
第六梯队(1000亿级)
- 淮南:1716亿
- 淮北:1405.9亿
- 铜陵:1325.5亿
- 实际增速6.5%全省第一,动力电池与半导体产业转型成效显著。
- 池州:1177.8亿
- 黄山:1134亿
- 文旅收入受消费降级冲击,过度依赖季节性客流。
总结
- 区域差异明显:合肥、芜湖占全省经济总量的37.8%,皖北(阜阳、亳州)增速较高,皖南(黄山、池州)增长乏力。
- 产业转型关键: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绿色能源等新兴产业成为头部城市增长核心,传统农业城市需加速培育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