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塌陷区搬迁标准以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核心,补偿与安置并重,具体包括人口补偿、宅基地置换、公共设施配套等关键环节。补偿计算采用“人均面积×单位标准”公式,部分地区人均补偿面积33平方米、单价1230元/平方米;搬迁程序需经核查公示、协议签订、新村建设三阶段,确保公开透明;新村选址需避开煤层且符合城乡规划,避免二次搬迁。
- 补偿标准:以人口为基准,计算公式为。例如淮南市人均33平方米、每平方米1230元,另支付30%综合调节费解决房屋面积差异。非住宅类建筑需第三方评估,违建不予补偿。
- 搬迁程序:由县区政府牵头成立核查小组,冻结户籍并公示人口信息。公告发布后1年内完成协议签订,2年内完成搬迁入住。新村建设需配套道路、水电等设施,费用由煤矿企业承担。
- 宅基地与土地处理:新村宅基地面积淮北不超过220平方米、淮南不超过160平方米。原宅基地超面积部分按征地标准补偿,沉陷土地由企业复垦或按年补偿减产损失。
- 动态调整机制:补偿标准随经济发展定期上调,如淮北市人均补偿从2015年2.5万元增至2025年4.4万元。同步建立就业帮扶、养老保障等长效措施,促进搬迁群众融入新环境。
煤矿塌陷区搬迁需严格遵循“先搬后采”原则,地方政府与企业协同落实资金监管与工程进度。若对补偿有异议,可申请复核或法律咨询,确保权益不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