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科目高效复习方法
一、基于大纲与教材
- 深入研究大纲
- 大纲明确了考试的知识点、题型、分值分布等信息,是复习的重要参考。通过梳理大纲,能清晰了解考试要求,有针对性地复习。比如知道哪些知识点是重点考查,哪些题型占分比重大等,就可以合理分配复习精力。
- 熟悉教材内容
- 泛读:先将整本教材从头到尾通读一遍,搞清楚书的脉络和基本内容,对教材有个整体的框架性认识,例如先看目录,分析章节联系,确定难易点分布,区分哪些内容理解就行,哪些需要重点掌握。
- 精读: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死记硬背既吃力又不利于活跃思维。在泛读的基础上,对关键地方作标记,不懂的地方如果不影响后续理解可以先放一下,后续再解决,确保对教材重难点知识有深刻理解。
- 融会贯通:抓住各章节间的内在关系,把知识全方位串联起来,例如分析是总分总还是总分分的结构关系。如果能把不同学科知识串联起来更好,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复习策略
- 逻辑分类复习
- 可适当打破教材章节限制,按照全书逻辑结构编制简明逻辑关系图表,这有助于知识系统化复习,使知识更加条理清晰,方便记忆和理解。
- 分阶段复习
- 自考科目较多时,避免一次性报考过多科目以免分散精力。合理规划每个阶段的复习任务,例如将复习过程分为基础学习、强化巩固、模拟冲刺等阶段,逐步深入复习内容。
- 重点把握
- 考前重点把握考点是可行的,但不要胡乱猜题。可以通过对大纲、教材以及历年真题的分析来确定重点内容,集中精力攻克重点部分,提高复习效率。
- 重复学习
- 当感觉知识掌握得差不多的时候,再重复学习一次。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及时复习能巩固所学知识,在初步掌握知识后,用原来一半的时间进一步巩固强化,达到“过度学习”效应,使记忆经久不忘。
三、学习技巧运用
- 多动笔
- “好脑袋不如烂笔头”,在复习过程中多做笔记。可以在看书时标记重点、难点,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也可以整理错题,总结答题思路等,通过书写加深记忆和理解。
- 换位思考与角色转换
- 在自学中不要老是把自己当成“学生”,可以把自己摆到“先生”的位置上主动思考;或者在学习某个专业知识时,设想自己是该领域的专业人员,例如会计专业就把自己设想成资深会计人员正在做帐,从不同角度理解知识,这样可以提升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 交叉应用知识
- 尝试对知识进行多方位、多学科的交叉应用,例如将不同学科的概念、方法相互联系、相互印证,会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产生更大的效应,拓宽知识的应用范围和理解深度。
- 经典理论指导
- 在自学中遇到困惑时,运用经典学科的理论知识,如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以及逻辑学、心理学等来指导实践,从更宏观、科学的角度分析问题,找到解决学习困难的方法。
四、利用辅助资料
- 多做真题和模拟题
- 熟悉题型与考试规律:做真题可以熟悉自考题型,了解考试的命题风格和规律,做到心中有数,考试时不会慌张。
- 查漏补缺:通过做题,找出自己不会做或者做错的题目,针对相应知识点再次巩固复习,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 明确重点与答题规范:从往年试题中判断重点易考内容,还能学习规范的答题思路和参考答案的书写方式,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建议多做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不断检验学习成果,在复习过程中了解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找出薄弱环节并调整复习策略。
- 拓宽阅读视野
- 广泛涉猎文学作品、学术论文等各类文献。大量阅读不仅能丰富知识储备,还能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更广泛的角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心态与状态调整
- 克服心理障碍
- 心理因素对考试备考影响极大,要理性对待考试。不要过于悲观,一次考试没过不代表能力不行;也不要太过乐观,避免裸考心态。努力复习的同时合理放松,多进行模拟考演练,多鼓励自己,减轻紧张感和挫败感。
-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 规律作息与饮食:注意饮食规律和作息时间,确保身体处于正常状态,避免因为考前生病或身体不适影响考试结果。
- 提高心理素质:加强品德修养,遇到问题及时宣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了解自己精力的高峰期,合理安排作息和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劳逸结合,适当锻炼,让自己学习起来更自信,精神状态更充足。
- 建立自信
- 我国自考平均通过率在10% - 30%,虽然通过率低,但可改变空间大。考生要增强自信心,在进入考场之前,多想获取好成绩的有利条件,如自己已经全面系统复习了等,尽量回忆美好事情,使大脑皮层产生兴奋中心,产生积极情绪,以良好的竞技状态发挥出最好水平。
本文《自考科目高效复习方法》系
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153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