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煤矿井下避难硐室的配备标准,综合相关规范和搜索结果,主要配备要求如下:
一、安全防护系统
-
防护密闭门
-
采用双向防冲击爆炸门结构,高≥1.5m,宽≥0.8m,密封可靠且开闭灵活。
-
需设置观察窗,门体周边掏槽深度≥0.2m,与岩体接实。
-
-
泄压装置
-
当硐室内外压差≥500Pa时,需设置减压装置,确保压差稳定在安全范围内。
-
过渡室泄压速率应≤350Pa/小时,通过U型压差计监测。
-
-
隔离门结构
- 采用反向风门标准,确保硐室内部始终处于不低于200Pa的正压状态,防止有毒气体渗入。
二、生命保障系统
-
隔绝式自救器
- 配备数量不低于额定人数的1.2倍,使用时间≥45分钟。
-
正压氧气呼吸器
- 配备2-4台,使用时间≥2小时,氧气浓度控制在18.5%-22.0%之间。
-
空气供给装置
- 需接入矿井压风管路,具备自动减压和流量调节功能,确保人均供风量≥0.3m³/min。
三、辅助设施
-
供水系统
- 接入矿井供水施救系统,配备专用接口和阀门,水压>0.3MPa时需设置减压装置。
-
工具箱与灭火器
- 配备常用工具箱、灭火器(干粉、二氧化碳等),并设置工具箱存放架。
-
急救与监测设备
- 配备急救箱、人体排泄物收集装置,以及人员定位终端实时监测人员进出。
四、其他要求
-
位置选择 :布置在稳定岩层中,避开地质构造带、透水危险区,临时硐室备用系数不低于1.1。
-
食品与水供应 :需配备足够食品(面包、罐头等)和饮用水,采用真空包装或密封罐装,确保储存期≥7天。
-
定期检测 :安全防护设备(如密闭门、泄压装置)需每月检测一次,氧气呼吸器每半年校准一次。
以上标准综合了《煤矿安全规程》及行业规范,实际配置需根据矿井规模、地质条件等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