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永久避难硐室是矿难发生时保障人员安全的最后防线,其建设需符合严格标准,核心要求包括:抗爆结构设计、独立供氧系统、72小时生存物资储备、防爆密闭门及内外通讯设备。
-
抗爆与防火结构:硐室墙体必须采用钢筋混凝土或等效抗爆材料,厚度不低于500mm,内部防火涂层需耐受1000℃高温至少2小时,确保外部爆炸或火灾不影响内部安全。
-
生命维持系统:配备独立压缩氧气罐或化学供氧装置,人均供氧量不低于0.5L/min,同时安装有害气体过滤装置,CO₂浓度需控制在1%以下。
-
生存物资储备:按额定人数储备至少72小时的饮用水(3L/人/天)、高能量食品(5000kJ/人/天)、急救包及排泄物处理设施,并定期更换过期物资。
-
密闭与通讯保障:防爆门需能承受0.3MPa冲击波,关闭后气密性达到30分钟内压差≤100Pa;内部需安装应急广播、防爆电话或无线中继设备,确保与井上指挥中心实时联通。
-
位置与标识规范:硐室应设在采区进风侧,距最近作业点不超过1000米,入口处设置反光指示牌和声光报警装置,路径标识清晰可见。
永久避难硐室的建设直接关系矿工生死,必须严格遵循标准并定期演练维护,任何细节疏漏都可能酿成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