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避难硐室是井下紧急避险的重要设施,其建设需严格遵循防护密闭性、生存保障系统、结构稳定性三大核心标准。规范要求硐室必须能抵御爆炸冲击、提供至少96小时的生存支持,并通过抗压测试确保安全可靠性。
分点展开建设规范要点:
-
选址与结构设计
- 优先布置在岩层稳定、远离采空区的区域,采用拱形或圆形抗压结构,墙体厚度不低于500mm的钢筋混凝土,门体需达到不低于1.5小时的防火防爆等级。
-
密闭与防护系统
- 配置双重密闭门和气压平衡装置,内部正压维持10-30Pa以阻隔有毒气体;墙体接缝处采用弹性密封材料,气密性检测漏风率≤0.1%/h。
-
生命支持设施
- 按人均0.6m³空间配备氧气(氧浓度18.5%-23%)、CO/CO₂过滤装置,储备高热量食品(≥5000kJ/人/天)及饮用水(3L/人/天),并安装应急通讯和照明设备。
-
辅助系统要求
- 独立供电系统需保障96小时运行,配备备用电源;内部设置急救箱、排泄物收集装置及应急工具,定期开展气密性、设备功能检测。
总结提示
煤矿避难硐室的建设需综合考量灾害类型与生存需求,施工单位应严格按规范进行材料选型与验收测试,并每季度组织避险演练,确保设施始终处于可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