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和服务保障的“三十条硬措施”,综合多部门部署要求及地方实践案例,主要包含以下核心内容:
一、风险隐患排查治理
-
全面排查风险隐患
对公路、桥梁、港口、城市客运等领域的风险隐患进行分领域、分层次排查,重点关注极端天气、自然灾害及节假日高峰期风险。
-
建立整改台账
对排查出的隐患建立闭环整改台账,实行销号管理,确保隐患动态清零。
-
强化重点领域监管
-
加强桥梁隧道、高边坡等基础设施巡查,严防次生灾害;
-
严控800公里以上长途客运班线,规范包车客运行为;
-
加强危险货物港口作业和航道安全监管,落实重大危险源管控。
-
二、安全监管强化
-
落实“五个确保、四个突出”
-
确保风险隐患排查到位、安全监管到位、重大风险管控到位、保障保通服务到位、应急值守和假期调度工作到位;
-
突出重大风险隐患治理、提级管控、严防死守、服务保障。
-
-
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结合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针对道路运输、城市客运、自然灾害风险等领域开展专项治理,从源头防范事故。
-
强化应急管理能力
建立与气象、公安交警等部门的联动机制,及时应对极端天气、洪水等突发事件,保障路网畅通。
三、安全服务保障
-
提升路网运行管理水平
-
密切关注气象信息,及时发布航行预警,落实重点路段管控措施;
-
加强国家高速公路主通道监测调度,保障恶劣天气下交通畅通。
-
-
强化重点领域安全监管
-
营运车辆需进行技术性能专项维护,确保关键装置稳定可靠;
-
渡口需落实客流预判和动态监控,防止节假日拥挤。
-
-
开展安全提示与宣传
通过媒体、平台发布出行安全提示,提醒驾驶员杜绝疲劳驾驶、超速行驶等行为。
四、责任落实与保障
-
压实主体责任
明确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企业落实隐患排查、整改及应急管理措施;
严查非法违法行为,形成监管合力。
-
强化应急值守
建立24小时值班机制,确保信息畅通,快速响应突发事件;
完善应急物资储备,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以上措施需结合地方实际制定细化方案,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位,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