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去世后不销户属于违法行为,根据《户口登记条例》规定,死亡后1个月内必须申报销户,否则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或法律纠纷。关键风险包括:影响遗产继承、社保福利终止、身份信息混乱,甚至被追究骗领养老金等刑事责任。以下是具体分析:
-
法律明确要求销户
公民死亡后,户主、亲属或村(居)委会需在1个月内持《死亡医学证明》、死者身份证及户口簿等材料,向户籍地派出所申报注销。故意拖延或隐瞒可能被认定为骗取福利,构成违法。 -
不销户的严重后果
- 财产继承受阻:银行账户、房产等资产处理需以销户为前提,未销户可能导致资金冻结或继承程序延误。
- 社保与养老金风险:继续领取已故人员养老金属诈骗行为,将纳入信用“黑名单”并追缴款项。
- 户籍管理混乱:长期未销户会干扰人口统计,增加家属办理其他事务的复杂度(如婚姻登记、子女入学)。
-
销户流程简化
多数地区支持线上(如“爱山东APP”)或线下办理,材料包括死亡证明、户口簿及申请人身份证。若材料缺失,可由村(居)委会出具证明,经民警核实后强制注销。
提示:为避免法律风险,家属应在老人去世后及时办理销户,并同步处理社保终止、遗产分配等事宜。若因特殊原因无法按期销户,需主动联系派出所说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