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审核、公示、交易、监管
土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流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综合多个权威信息源整理如下:
一、申请阶段
-
提交申请
交易主体需向相关部门提交交易申请,包括买卖双方基本信息、交易指标(如面积、质量等级、交易方式及起始价等)。
-
材料准备
需提供用地预审意见、规划许可证、补充耕地验收确认批复等证明材料。
二、审核阶段
-
资质与合规性审核
相关部门核实交易主体资质、交易指标合法性及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政策、规划要求。
-
指标核发
审核通过后,确定交易指标及方式(如公开挂牌、协议出让等)。
三、公示阶段
-
信息公示
将交易指标、用地情况等在政府平台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公开透明。
-
异议处理
公示期间接受公众质疑,对异议进行调查处理,无异议后进入交易阶段。
四、交易阶段
-
选择交易方式
通过公开招标、拍卖等方式确定交易对象,签订土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合同。
-
合同签订与备案
双方达成协议后签订合同,并提交相关部门备案,完成缴费。
五、监管阶段
-
交易后监管
相关部门对交易结果进行监管,包括耕地保护情况、指标使用合规性等。
-
违规处理
若发现违规行为,依法进行处理,确保土地资源合理利用。
六、后续流程(部分地区补充)
-
指标划转 :交易完成后,指标需划转至受让方名下,完成土地权属变更登记。
-
资金监管 :交易款项需进入省级非税收入专户,确保专款专用。
注意事项
-
交易价格通常以“价差”形式体现,即指标成交价与基准价的差额。
-
不同地区具体操作流程可能略有差异,需以当地最新政策为准。
以上流程综合了土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的通用环节及地方性管理要求,实际操作中需结合具体情况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