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避讳改名
石家庄不叫常山的原因主要与历史上的避讳制度及行政区划调整有关,具体可归纳如下:
一、名称起源与历史沿革
-
最早名称为“恒山”
常山之名最早见于战国时期,当时属于赵国,因位于恒山脚下而得名。秦朝设立恒山郡后,该地区被称为“恒山郡”,汉文帝刘恒执政期间因避讳改称“常山郡”。
-
行政区划演变
-
晋朝时期,常山郡治所迁移至真定县(今河北正定),此后该地区长期以“真定”为名,直至明清时期改为“真定府”。
-
1947年,河北省将石门市更名为石家庄市,原真定县成为石家庄市下辖的县级市。
-
二、名称变更的核心原因
-
避讳汉文帝刘恒 :汉文帝以“恒”为讳,将“恒山郡”改为“常山郡”,这是名称变更的直接导火索。
-
行政区划调整 :石家庄的现代名称源于其作为真定府(后改为正定府)治所的历史地位,而非直接继承“常山”名称。
三、常见误解澄清
-
“常山改名石家庄”说法错误
实际上,常山从未正式改名为石家庄。石家庄市是在原常山/真定管辖区域内发展起来的新城市,名称变化是治所迁移的结果,而非整个区域改名。
-
“石家庄赵子龙”是错误表述
赵云故里为河北正定县(原真定),而非石家庄市。常山与石家庄无直接历史关联。
四、文化背景补充
-
“常山不常”的命名逻辑
该名称源于避讳,且历史上曾多次更名,体现了中文命名中“三字同行”的传统。恒山因地理位置变化更名为北岳后,其对应的郡县名称也随迁徙而调整。
石家庄不叫常山的原因可归纳为:最早称“恒山”,因避讳汉文帝改称“常山”,后因行政区划调整,原常山/真定成为石家庄市辖区,但名称并未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