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隐蔽致灾因素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异常、水文地质隐患、瓦斯富集区、采空区及废弃巷道、煤层自燃倾向性等,这些因素隐蔽性强、突发性高,易引发透水、瓦斯爆炸、顶板坍塌等重大事故。
- 地质构造异常:断层、裂隙、褶曲、陷落柱等地质构造可能破坏煤层稳定性,诱发顶板事故或成为导水通道。例如,落差大于5米的断层需重点监测,而陷落柱可能引发突水。
- 水文地质隐患:地表河流、地下含水体、导水裂缝带及封闭不良钻孔可能造成突水事故。华北地区岩溶水、华南地区溶洞暗河是典型致灾水源。
- 瓦斯富集区:高瓦斯含量煤层或构造应力集中区易导致瓦斯突出或爆炸。陕西黄陇煤田因煤油气共生,瓦斯灾害风险突出。
- 采空区及废弃巷道:历史小煤窑遗留的未标注采空区可能积存瓦斯或积水,现代开采若误贯通易引发透水或气体泄漏事故。
- 煤层自燃与火区:自燃倾向性煤层或隐蔽火区在采动影响下可能复燃,新疆浅埋煤层群因氧化带广泛,火灾风险较高。
- 冲击地压与应力集中:深部开采或厚硬顶板区域易积聚地应力,突然释放可导致冲击地压,鄂尔多斯等浅埋深矿区需防范此类灾害。
总结:煤矿隐蔽致灾因素需通过物探、钻探等技术定期普查,结合采掘规划动态管理,从源头防控事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