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排查清单的详细内容,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而成:
一、地质构造及地压活动区域
-
煤层赋存条件
-
顶底板岩性、煤层厚度、倾角、走向等
-
断层、褶曲、陷落柱等构造分布及对采掘的威胁
-
未来3年地质活动预测
-
-
地压活动监测
-
采空区范围、形态、积水状况
-
采空区与相邻矿井的连通性
-
顶板破碎带、片帮隐患
-
二、水文地质致灾因素
-
地表水系分析
-
河流、湖泊、水库等对矿井的影响
-
历史最高洪水位、淹没范围及防排水设施
-
地表径流渗水情况
-
-
地下水害风险
-
存在含水层、裂隙水的分布及赋存量
-
井下排水设备、防洪沟的完好性
-
永久性积水区、煤层自燃关联
-
三、火灾致灾因素
-
煤层自燃倾向性
-
历史自燃记录、火区范围
-
密闭性、气体成分(一氧化碳、甲烷)
-
可燃物分布(木支护、油料电缆)
-
-
外部火源风险
-
柴油运输车、爆破作业等火源管理
-
井下电气设备、线路的防火措施
-
四、其他致灾因素
-
瓦斯地质风险
-
瓦斯压力、含量、分布及带状特征
-
瓦斯等级、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
通风系统有效性
-
-
边坡与排土场隐患
-
地基稳定性、边坡坡度
-
排土场防洪措施、渗漏风险
-
-
工程地质灾害
-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物理作用
-
地下工程建筑(如隧道、硐室)的稳定性
-
排查方法与建议
-
技术手段 :采用物探(如地震波、重力波)、钻探、物探结合的方法
-
管理措施 :建立“四位一体”防突机制(预抽、灌浆、监测、治理)
-
常态化管理 :每月动态排查,建立隐患台账,定期评估风险
通过以上清单的系统性排查,可有效识别煤矿隐蔽致灾因素,降低事故风险。